“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直至房屋坍塌。与破窗理论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成语是
| A.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 C.近朱者赤,近墨得黑 | D.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
对公众而言,只有理性参与公共事务,才能培养“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公共精神,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民主演练;对政府而言,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多渠道吸纳公众参与,才能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同时尊重民意也是公权力最好的民主素养。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①尊重民意是保证决策科学的根本途径②制度化的公众参与彰显了民主的真实性
③政府引导下的公众参与才是理性参与④推进民主政治必须倡导公民公共精神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3年1~8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为565亿美元,同期我国实际使用外资为797.7亿美元。以两者当前的增速计,我国对外投资规模将于2016年全面超过对外引资规模。中国对外投资企业聘用当地员工人数已超过80万,每年在当地纳税超过100亿美元。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这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②这是我国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外贸作用的要求
③旨在应对别国对我国的“双反”调查
④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履行了社会责任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当前,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预期达到53.37%,新一轮城镇化规划将于年内出台。对于城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根本途径
②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强大动力
③是增加就业和促进消费的重要途径
④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其比例越高越好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云南地处大江大河的上游,是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云南曾想通过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绕过工业化来发展,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现在看来,如果工业或者相关产业发展不到位,第三产业就没有服务对象,不仅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制约,生态环境保护往往也因缺乏社会经济资源,难以持久维持。云南的经验说明
①发展工业与保护环境之间没有矛盾
②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③保护生态环境是发展工业的根本目标
④工业化水平制约着生态环境的保护
|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对以下图表的正确解读是
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出现下降趋势
②我国经济增长乏力,国家应出台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
③控制经济增长速度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
④我国产业结构日趋优化,调整已见成效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