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合理范围内,光明正大地上调价格无可厚非,顾客也还能接受,可是表面不涨价,暗地里减分量就有失诚信了。 |
| B.一些老师担心,如果学生满足于网上搜索素材,很容易使写作流于复制和粘贴,这并非杞人忧天。 |
| C.伴随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
| D.魔幻现实主义大师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书,一度在国内各大书店杳无踪迹,据说是因为版权问题。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研究基本粒子,须借助极高的能量。欲知物质的微观结构,首先得变革微观物质,即得想办法把原子、原子核,以及质子、中子等这些“小粒”打碎,把它们的内部结构和各种性质暴露出来。
对“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微观物质”解说正确的是( )。
| A.前者指各种小粒内部组合模式,后者指构成物质的各种小粒 |
| B.前者指原子结构(含原子核),后者指质子、中子等这些小粒 |
| C.二者反映了微观物质世界结构,即小粒结构构成了微观物质 |
| D.二者都指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质子以及中子等各种小粒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假使我们打些比喻,那么短篇小说作者所应选择也是最适宜表现的是:可以证明地层结构的悬崖峭壁,可以泄露春意的梅萼柳芽,可以暗示秋讯的最先飘落的梧桐一叶,可以说明太古生活的北京人的一颗臼齿等等。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短篇小说()。
| A.要采用多种描写方法,展现不同人物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 |
| B.最适宜表现社会和自然的重大主题中那些振奋人心的情节 |
| C.无法完成长篇或中篇的任务,它只能描写事物的关键部分 |
| D.应该选取最贴近主题、最有代表性的情节来塑造艺术形象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不是万能的,无缺陷的。它由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的作用来进行自发的调节。这种调节带有滞后性,就是说从价格形成到信号反馈再到产品产出效应,有一定的时滞。
作者认为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的“缺陷”是( )。
| A.自发性和盲目性 | B.滞后性和调节性 |
| C.自发性和滞后性 | D.竞争性和调节性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文学家在克隆一个时代横断面风景线的同时,克隆了自己人生的风景线。品察他们的克隆有双重意义:一是品察在时代变幻中凸现的人文景观,二是品察他们在时代场景中自身的人格取向。
这段文字所表明的中心是( )。
| A.文学家肩负着反映时代和展示人生的双重任务 |
| B.表现时代和展示人生,是文学创作的双重目的 |
| C.欣赏文学作品可以使读者了解文学家们的社会人格 |
| D.欣赏文学作品有认识时代和文学家人格的双重意义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做一件事,往往有利也有弊,只有利而无弊的事情几乎是没有的。《淮南子·人间训》云:“众人皆知利利而病病,惟圣人知病之为利,利之为病也。”看来古人已经注意到利弊的辩证关系。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是( )。
| A.现实生活中的事情都由利与弊组成 |
| B.要善于分析,争取做到利大于弊 |
| C.利与弊不是绝对的,是可以转化的 |
| D.我们应当努力争取做到有利无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