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5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迅速成了一种潮流和符号。
材料一:互联网+传统广告=百度,互联网+传统集市=淘宝,互联网+传统银行=支付宝,互联网+传统医疗=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将互联网与工业、商业、金融、医疗等各种行业全面融合,这种融合不是1+1=2,而是1+1>2。互联网渗透到就医各环节,通过重构就医方式、购药方式、医患生态等,提高服务效率,降低医疗费用,使患者享受安全、便利、优质的诊疗服务,达到1+1>2的效果。
材料二:互联网医疗已成为各大互联网巨头“兵家必争之地”,争食互联网医疗“蛋糕”。随着互联网行业巨头的强势介入,互联网医疗行业必将重新洗牌。
(1)概括图1、图2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为医疗企业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提出三点合理建议?
(2)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辩证法的联系观。
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人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嫦娥”工程是我国发射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空间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它对引领中国科技和文化不断创新、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培养人们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简要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材料 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教育和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要继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目前我国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已经超过两万亿元,今后还要断续增加,必须把这些钱用好,让人民满意。要进一步深化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春节期间,“家风”这个似已淡出视野多年的词语,成了最“火”的公众话题。打开电视看家风,亲友聚会谈家风,论坛发帖晒家风……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节目迅速唤起了人们对一个家庭精神传统的思考,对一个国家价值追求的审视。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家风和家教是中国人最切身的文化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富滋养。正是有了家风这样的微观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更加具体、鲜活,更能实现从精神层面的“深入”到具体行动的“浅出”。
(1)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谈谈我们应如何继承家风文化?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弘扬优良家风的意义。
转方式、调结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稳中求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情况图。
材料二目前,我国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2%,而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科技贡献率已达到80%左右。2013年,我国三大产业的比重为10:43.9:46.1,世界平均水平为3:28:69。我国工业领域需求与生产矛盾突出,产能过剩严重,部分主要行业产能利用率已降至75%以下。2013年我国继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涉及造纸、炼钢等19个重点行业。
材料三 2014年,我国继续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要进退并举:进,要更加积极有为,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建设;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退,要更加主动有序,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消化一批存量,严控新上增量。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根据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解释我国GDP增长速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2)材料三中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方法的?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应如何作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字传承着中华五千余年的文明史。如今,随着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在学习、办公等方面的普及,越来越多人的汉字书写能力在衰退,提笔忘字、书写白字错字等情况时有发生。对此,网友们议论纷纷。
[清风]在告别“铅与火”的同时,我们逐渐失去很多与汉字“亲密接触”的机会,很多人变成了“键盘手”,患上了“失写症”,“汉字危机”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
[天地人]不要危言耸听,信息化逐一解决了汉字的输入、印刷排版、公众文字通讯与网站交流几大问题。信息化不但使汉字的保存有了更为宽广的空间,还让用汉字书写的浩如烟海的典籍不致损害流失,并令汉字的传播速度和信度大大提高。
[XL]书法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书法教育需要进入中小学课堂。
[青松] 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汉字传承的重要性,并动员他们参加各种传承汉字、弘扬民族精神的活动。
[水语]信息化不是汉字文化传承的“桎梏”,而是一对“翅膀”,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将汉字发扬光大、继承创新,就必须善于借助信息化的“羽翼”之力。
(1)结合网友的观点,运用“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知识,为汉字传承提出合理化建议。
(2)根据网友的观点,请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信息化与汉字传承的关系。
(3)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就如何更好地传承汉字文化提两条方法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