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小明选取了一个标有“2.5V ”的小灯泡和必要的实验器材,连接的实物电路如甲图所示:
(1)闭合开关前,老师发现甲图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错误的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正确(只改动一根导线);
(2)闭合开关 S后,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乙图所示为 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2009年7月22日上午,五百年一遇的罕见日全食在天空上演,我国长江流域12个省区市能见日全食,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下的三种简便方法。方法一: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观察太阳的像,如图甲所示,这是利用了________成像原理;方法二: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如图乙所示,对着阳光,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这利用了_________ 成像原理;方法三:如图丙所示,用啤酒瓶底观看日食,啤酒瓶底可以 __________一些色光,避免强光伤害眼睛。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1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___________ 。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 _______(填序号)。
A.水蒸汽 B.小水珠
(4)图2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____ 分钟。
|
|
如图甲是小明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时,老师让同学们在烧杯上盖上硬纸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
(2)小明在水温升高到90°C时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在第2min记录数据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将读数填在表内的空格处.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温度/°C |
90 |
92 |
96 |
98 |
99 |
99 |
99 |
(3)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从图象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__________°C,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 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所测水的沸点都低于100°C,由此大家判断可能是当时的大气压 __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钟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依次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钟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材料 |
衣服 |
报纸 |
平装书 |
塑料袋 |
袜子 |
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m |
2.1 |
2.8 |
3.7 |
5.2 |
1.2 |
请你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________(大/小)的原理.
(2)根据实验数据,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小华的实验结果,你可以作一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cm。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填“上”、“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清晰的像,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