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山南坡的自然带带谱复杂,而北坡较简单,原因主要是( )
A.南坡是向阳坡,温度高 | B.北坡是向阳坡,温度高 |
C.南坡相对高度大,垂直温差大 | D.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充足 |
该山雪线分布规律与其他自然带明显不同,原因可能是( )
A.南坡是迎风坡,降水量大 | B.南坡是向阳坡,温度高 |
C.北坡是向阳坡,温度高 | D.北坡是迎风坡,降水量大 |
读图,图中L表示洋流,M为晨昏线,a为最冷月等温线。完成下列各题。有关图中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甲地地方时可能是17时45分 | B.洋流L为向南流动的寒流 |
C.此时甲地盛行东北风 | D.甲地植被类型为常绿硬叶林 |
图示月份中,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此时索契正在举办冬奥会 | B.南半球夜渐长、昼渐短 |
C.新加坡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海口 | D.北京日出时刻早于6点 |
宅基地是专门用于农民居住的农村用地。在城乡转型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人走屋空”的现象,新建住房不断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下图为城乡结合部典型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模式图,其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全村、村中心及村周边,读图完成下列小题。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到M点时,村中心住人宅基地面积减少趋势开始逆转 |
B.到N点时,村中心和村周边住人宅基地的变化趋势相同 |
C.到P点时,全村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
D.到R点时,全村宅基地废弃和闲置最为严重 |
P-T时间段内,导致全村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的持续推进 | B.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
C.农村宅基地面积减少 | D.村庄基础设施不完善 |
下图是我国某河流干流区位置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图,读图完成小题。
与1985—2000年对比,该流域2000—2010年水体面积大量减少的主因是
A.蒸发量加大,下渗严重 | B.耕地面积扩大,农田灌溉量增大 |
C.城镇规模过大,需水量增大 | D.林地、草地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差 |
采摘节是乡村地区依据某一独特的农产品举行的一种集田园风光、趣味活动、休闲娱乐等系列精彩活动。下图为山东省某地培育的优质“大樱桃”采摘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该地生产的“大樱桃”与普通樱桃相比,具有早熟、个大、色艳等特点。形成此鲜明特点的主导因素为
A.科技投入 | B.交通便利 | C.水源丰富 | D.光热充足 |
为适应采摘节的需要,欲在该地建一个“农家饭店”,最佳的选址为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樟木口岸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中尼边境樟木镇,是西藏唯一的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拥有外贸、边贸公司20余家,日流动人口平均1000人左右,年商品交易额已突破2亿元,对内辐射西藏及相邻省区,对外辐射尼泊尔及毗邻国家和地区。下图为中尼边境交通图。据材料回答下列小题。樟木口岸区道路弯曲,主要的原因是
A.贯穿商业网点 | B.气候 | C.河流 | D.地形 |
左图中数据212,最可能是
A.聂拉木到定日的路程(km) | B.无霜期(天) | C.年降水量(mm) | D.相对高度(m) |
关于樟木今后发展的方向,合理可行的是
A.发挥传统农牧混合的优势,打造西藏农产出口之都 |
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国内制造业优势,向尼泊尔出口工业制成品 |
C.在边境“友谊桥”附近,兴建贸易公司总部,方便掌握市场动态 |
D.加强城镇建设,建设高层建筑,集约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