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而言,与海运相比,铁路运输的优势是
A.运量大 | B.运费低 |
C.造价低 | D.速度快 |
下图为南半球的一段纬线,图中M、N两点为北半球夏至日晨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
读图回答:此时,北京时间为
A.9时20分 | B.11时20分 | C.21时20分 | D.23时20分 |
此时,由此纬线向北则图中
A.M、N两点均向东移动 | B.M点向西移动,N点向东移动 |
C.M、N两点均向西移动 | D.M点向东移动,N点向西移动 |
如果黄赤交角增大,则此日由M点向西到N的经度差将
A.减小 | B.增大 | C.不变 | D.不确定 |
读下图,某大洋表面水温图,其中P点经度为120°,且P点以西为陆地,据此回答:关于图示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好望角的天气特征是温和多雨 |
B.由波斯湾驶向日本的油轮在北印度洋海区是顺风顺水 |
C.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
D.湄公河正值枯水期 |
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洋西侧A处等温线向北凸出是受寒流影响 |
B.大洋东侧C处等温线向南凸出是收暖流影响 |
C.从整体上看,B处等温线向北凸出,这可能是势力强大的洋流经过而造成的 |
D.大洋中部等温线向北凸出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的 |
A处北部有一世界著名渔场,它是
A.纽芬兰渔场 | B.北海渔场 | C.北海道渔场 | D.秘鲁渔场 |
下图是某流域水平收支平衡示意图(单位:亿吨)。读图回答:上图中甲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以及开采地下水量X是
A.蒸发 55.43亿吨 | B.下渗 40亿吨 |
C.蒸发 40亿吨 | D.下渗 55.43亿吨 |
该地区利用水资源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增加地下水的抽取量 | B.扩大水库库容,增强调蓄能力 |
C.改进灌溉技术,节约用水 | D.植树造林,增加地下水渗入量 |
下图是“近年来我国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情况”。读图回答:对耕地造成实
质性减少的因素主要是
A.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 | B.灾害损失、农业结构调整 |
C.建设用地、农业结构调整 | D.灾害损失、建设用地 |
“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可能影响是
①有利于保持水土②减少蒸发量③保护生物多样性④促进水循环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读下图,回答:对该图理解正确的是
A.影响环境污染水平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增长速度 |
B.环境污染处理技术水平可以决定环境污染水平 |
C.环境政策对环境污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D.对自然资![]() |
关于人口与环境污染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增长是导致环境污染最重要的原因 |
B.人口压力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不同社会技术背景下是一样的 |
C.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 |
D.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恶化没有直接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