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 )
|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
| 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 |
| 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
| 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 |
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可见汉代的丞相 ( )
| A.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十分融洽 | B.有辅佐皇帝治理天下的职责 |
| C.必须是同姓亲族方可任此职 | D.权力实际已经不受任何监督 |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这样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该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
| A.秦始皇非常勤政 | B.浓厚的部族色彩 |
| C.权力高度集中 | D.严格的等级制度 |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管理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个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这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关于郡县制度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②废分封,置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④废分封,置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④ |
《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 |
| 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赢政谦虚的产物 |
| 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 |
| 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 |
宗法制将“国”与“家”结合在一起,其结合点主要是 ( )
| 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保障国王的权威和政治隶属关系 |
| B.以家族的分配制度保障各级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 |
| C.以血缘亲疏关系确立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保障了国家内部的稳定 |
| D.以宗法制保障权力和财产的再分配,从而稳定各级贵族的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