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以上材料反映了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 )
A.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B.抵制侵略走上富强之路 |
C.帮助人们挣脱封建思想的枷锁 |
D.促使人们注意世界形势 |
布莱恩·莱瓦克和爱德华·缪尔在《西方世界——碰掩与转型>一书中指出:“恰恰在欧洲,失去其殖民地财产的同时,它自己也在遭受殖民化,至少是遭受‘可口可乐殖民’”,这里所说的“殖民化”是指
A.欧洲成为美国倾销商品的殖民地 |
B.欧洲各国受美国控制丧失独立性 |
C.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
D.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各国 |
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的转折是通过珊瑚岛海战、中途岛海战、瓜岛海战等数场战役完成的。依此观点来审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德战场,具有与瓜岛海战相似转折意义的战役是
A.莫斯科战役 | B.斯大林格勒战役 |
C.库尔斯克战役 | D.柏林战役 |
埃里克·方纳在《美国自由的故事>这样写道:“对自由的倾心和执着构成了美利坚民族主义的精髓。罗斯福将他自己的自由定义——即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下列措施中,最能让“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的是
A.增发钞票,成立联邦银行加强对银行的管理,稳定金融秩序 |
B.政府实行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C.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劳资矛盾 |
D.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举办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 |
“传统国际法历来把‘诉诸战争权’看作是主权国家不容置疑的绝对权利,巴黎公约则第一次从法律上明确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从而成为‘战争是否合法的分水岭’。”这里的“巴黎公约”指
A.《凡尔赛和约》 | B.《国联盟约》 |
C.《洛迦诺公约》 | D.《非战公约》 |
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曾向首相建议:“为打破战场上的胶着状态,必须研制一种周身包围铠甲、不怕敌弹攻击、能突破荒野地带的新兵器!”这种“新兵器”首次应用于
A.凡尔登战役 | B.索姆河战役 |
C.阿拉曼战役 | D.不列颠之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