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拉开了“一带一路”战略落地实施的大幕。
材料一: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是一种合作发展的理念,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旗帜,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既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又互利互补,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这一战略一提出,就得到沿线各国的热烈响应,50 多个国家申请加入亚投行也体现了该战略的响应程度。
材料二:能否扫清政治障碍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内部而言,我国新疆境内的恐怖主义、极端宗教势力、极端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十分猖獗,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从外部来看,美国凭借其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力图干涉中亚事务,甚至威胁中国的边疆安全。
(1)结合材料一,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战略得到各国热烈响应的原因。(12 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为了扫清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政治障碍,应当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维护主权国家的统一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山东是“齐鲁之邦”,有着深厚的人文、地理资源优势。近几年来,齐鲁音像出版社根据文化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广泛与山东各地方剧团合作,已累积完成拍摄出版吕剧、山东梆子、枣梆等150余部山东地方戏曲,年发行量200多万盘。同时以山东风光、齐鲁文化为切入点,相继出版了《中华泰山》、《孔子与曲阜》等大型历史文化片和介绍青岛、蓬莱等各地的“山东风光”系列旅游片。这些措施不但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为拯救民族传统文化、振兴山东戏曲,让更多的传统剧种以现代的传媒方式延续和流传,为齐鲁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作出了突出贡献。
你对齐鲁音像出版社的做法是怎样认识的?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纷纷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自此以后,在国际舞台上呼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声音就不绝于耳。中国是国际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多次声明愿意同各国政府一道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而努力,并把建立国际新秩序作为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为什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呼吁建立国际新秩序?(6分)
(2)中国政府为什么要把建立国际新秩序作为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6分)

七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直接领导下制定的,广泛征求了各地区,各部门的意见,听取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决定》经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后,将由国务院据以编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草案),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颁布实施。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做出重大决策的一般程序及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10分)

2009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会上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同时,温总理强调指出:我们的承诺是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为,是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更是对中国人民的福祉负责而作出的决定,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们的承诺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我们言必行、行必果,无论本次会议达成什么成果,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越这个目标而努力。
如果你是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有记者问你如何评述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
主张,请根据我国的外交政策的相关知识写出你的发言要点。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将静谧美丽的高原古镇玉树,瞬间从人间天堂变成人间炼狱。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等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让当地少数民族人民意识到在生命攸关的时刻,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们。大灾面前,很多藏族群众、僧侣和汉族群众、解放军、武警、
公安消防官兵等战斗在一起。抗震救灾,把各族人民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灾区社会更加
稳定,为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提供了保证。4月21日《澳门日报》发表社论,称赞《玉
树救灾,谱写民族团结新篇》。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党和各族群众要在抗震救灾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的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