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9日到4月6日,中国政府分四批从战火纷飞的也门安全撤离了629名中国公民,还协助来自15个国家的共279名外国公民安全撤离。这是中国首次动用军舰撤侨,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赞誉,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和国际主义精神。中国政府的行为表明( )
①我国贯彻以人为本的外交理念,积极行使管辖权
②维护共同利益是我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我国综合国力增强,肩负国际责任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决定力量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传统叫法,以“天宫”命名目标飞得器,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②传统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质
③中华儿女对中化传统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论语·雍也》篇,子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句话表明()
| A.区域文化各具特色 |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
| C.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 D.文化影响人的行为 |
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中国红是中国人的魂,记载着中国人的心路历程,经过世代承启、沉淀、深化和扬弃,成为中国文化的底色。这主要表明()
| A.红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 B.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
| C.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 D.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
汉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于2013年8月12日晚播出了“听写大会”第一期,节目让广大观众在电视荧屏前领略了中华汉字之美,唤醒了国人对汉字的记忆与热情,我国电视荧屏上出现一股“汉语热”。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所以能唤醒国人对汉字的记忆与热情,是因为()
①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②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③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②③ |
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既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
| 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
| 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重要手段 |
| 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