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11月1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倡议:“面对新形势,我们应该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方位互联互通格局。互联互通是一条脚下之路,无论是公路、铁路、航路还是网络,路通到哪里,我们的合作就在哪里;互联互通是一条规则之路,多一些协调合作、少一些规则障碍,我们的物流就会更畅通,交通就会更便捷;互联互通是一条心灵之路,你了解我、我懂得你,道理就会越讲越明白,事情也就会越办越好办。实现亚太全方位的互联互通,就是让脚下之路、规划之路、心灵之路联通太平洋两岸的全体成员。”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为什么中国政府积极倡议“打造全方位的互联互通格局”?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维护主权国家的统一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习近平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反腐的根本之策在于完善制度。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必须加强反腐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全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当前应怎样加强制度反腐?
材料二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提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积极借鉴中外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把培育廉洁价值理念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教育之中。发挥文化馆、纪念馆和廉政教育基地等的作用,加强廉政文化精品工程建设,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扬真抑假、扬善抑恶、扬美抑丑,培育良好的民风社风。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共中央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要求的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把改善民生增加居民收入和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作为重要议题,这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请结合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九五”以来,五年规划的年均经济增长目标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

注: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得到根本扭转,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行业间收入差距日趋明显。
材料二 2014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要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出今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
材料三 2014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提高质量效益、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要在稳增长的同时,推动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从主要依靠传统比较优势向更多发挥综合竞争优势转换,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从城乡区域不平衡向均衡协调迈进。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政府采取的相关措施的正确性。(12 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应该怎样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出合理化建议。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有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四川在推进“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中面临各种矛盾和挑战:地方法规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督;一些地方屡屡发生因政府工作人员执法不守法、乱执法而引发不稳定事件,社会反映十分强烈;人民群众打官司难、执行难,难以得到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有的公民不善于用法律手段处理社会矛盾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甚至突破了法治底线,错误地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为此,省委要求各级党委把建设“法治四川”作为重要任务,为实现“两个跨越”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1)联系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厉行法治,推进四川实现“两个跨越”。
材料二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特别是随着改革发展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省委深刻认识到,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近年来我省个别干部群众法治意识淡薄、影响了四川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法治建设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党和人民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依法办事要重法律权成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在全面深化四川改革的反复探索中走出一条依法治省的新路子。
(2)联系材料二,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说明四川探索依法治省新路子的必要性。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注:按国际标准,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标志是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或5%以上。
(l)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材料二 S省为推动文化产业真正成为该省的支柱性产业,创新探索形成了“深度开发”模式,突出市场需求,加快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打破资本瓶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橇动作用,同时吸引外资、社会资金参股拉动;瞄准世界科枝发展前沿,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打造国际国内文化品牌,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打造文化产业航母,把多元化的文化产业与制造业、旅游业、建筑装饰业、包装业等相关产业联结起来,促进各产业融合发展。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S省打造支柱性文化产业各项举措的意义。
材料三 M市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文化强市中,充分挖掘名人故里、传统技艺、长寿文化、孝文化、坝坝筵等文化资源;定期举办国际文化节、专家论坛和国际性学术研讨,频繁开展书画、摄影、戏剧、文学创作等群众业余文艺创作;统一打造了集“历史与文化、传承与创新、产品与品牌”于一体的专业性泡菜博物馆和多家生态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3)联系材料三,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M市是怎样进行文化强市建设的?

材料一 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风不仅是民风社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家风的传承。
材料二 春节期间,央视“新春走基层”记者到各地海采“家风是什么”,调查结果五花八门,大多数的家风充满了正能量,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少数人家庭观念淡漠,道德缺失,价值观扭曲,拜金享乐极端个人主义悄然滋长。原因:一:“五四”以来,中国文化传统成为国家落后的替罪羊,导致中国一度出现砸牌位.烧家谱.漠视家训家风的现象。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大家族逐步解体,家庭以围绕下一代为主,偏离了孝敬老人尊重传统家风的方向,三:大量到城镇务工的乡村青壮年,无法避免的被城镇“陌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不受或少受父母教导规范的生活理念所影响。
材料三 新时代的家风建设,一方面,要依据当今社会倡导的文明建设主旋律,健康向上,积极创新;另一方面,将家庭置于更重要的角色定位,建“小家”,为“大家”.
(1)结合材料一请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家风传承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整个社会家风的形成原因
(3)结合材料三请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就家风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