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下列物质中,属于脂质的是( )
A.纤维素 | B.脂肪 |
C.磷脂 | D.胆固醇 |
缢蛏是我国传统养殖的广盐性贝类之一,自身存在抵抗外界盐度胁迫的渗透调节机制。缢蛏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盐度的不同而变化,图为缢蛏在不同盐度下鲜重随培养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缢蛏在低盐度条件下先吸水,后失水直至趋于动态平衡 |
B. |
低盐度培养8-48h,缢蛏通过自我调节以增加组织中的溶质含量 |
C. |
相同盐度下,游离氨基酸含量高的组织渗透压也高 |
D. |
缢蛏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与细胞呼吸有关 |
土壤中纤毛虫的动态变化可反映生态环境的变化。某地实施退耕还林后,10年内不同恢复阶段土壤中纤毛虫物种数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统计土壤中某种纤毛虫的具体数目可采用目测估计法 |
B. |
退耕还林期间纤毛虫多样性及各目的种类数不断增加 |
C. |
调查期间土壤纤毛虫丰富度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
D. |
退耕还林提高了纤毛虫的种群密度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下列关于植物愈伤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果胶酶和胶原蛋白酶去除愈伤组织的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 |
B. |
融合的原生质体需再生出细胞壁后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
C. |
体细胞杂交获得的杂种植株细胞中具有来自亲本的2个细胞核 |
D. |
通过愈伤组织再生出多个完整植株的过程属于无性繁殖 |
种群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死亡率。不同物种的甲、乙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随时间推移种群密度逐渐增加,a为种群延续所需的最小种群数量所对应的种群密度;甲、乙中有一个种群个体间存在共同抵御天敌等种内互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乙种群存在种内互助 |
B. |
由a至c,乙种群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逐渐增多 |
C. |
由a至c,乙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呈“S”形 |
D. |
a至b阶段,甲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
果蝇的直翅、弯翅受Ⅳ号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现有甲、乙2只都只含7条染色体的直翅雄果蝇,产生原因都是Ⅳ号常染色体中的1条移接到某条非同源染色体末端,且移接的Ⅳ号常染色体着丝粒丢失。为探究Ⅳ号常染色体移接情况,进行了如表所示的杂交实验。已知甲、乙在减数分裂时,未移接的Ⅳ号常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配子和个体的存活力都正常。不考虑其他突变和染色体互换,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
①中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一定为 |
B. |
②中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一定为 |
C. |
甲中含基因A的1条染色体一定移接到X染色体末端 |
D. |
乙中含基因A的1条染色体一定移接到X染色体末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