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出地理区域的名称:③ 地区,④ 地区.
(2)①、②两区域的分界线是 (山脉)、 (河流)一线.
(3)②区域有号称“鱼米之乡”的 (地形区),西气东输的起点在③区域的 .(地形区)
(4)③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主要是 因素的影响.本区域多 河,河水多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5)④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本区域有“高原之舟”称呼的代表性畜种是 .
(6)自然环境差异造就各地独特的人文风情:享受“青稞美酒飘哈达”的美好生活,选择到 地区;参加那达慕大会、住蒙古包可以到 地区.享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美景可以到 地区.感受窑洞的夏凉与冬暖,可以到 地区;(均填图中数字)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7月2日至9月27日,中国北极科考队开展了对北极地区的第五次科学考察,实施了中国首次跨越北冰洋的科学考察,乘坐雪龙船成功首航北极东北航道烽高纬航道,圆满完成冰岛访问交流任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材料二:北极地区图
(1)A、B两个海峡中,表示白令海峡的是。
(2)甲、乙、丙代表的大洋分别是:甲 ,乙 ,丙。
(3)C是 (国家),D是 (国家)。两国都有广阔的(森林)。
全球气候变暖,试评价这种现象会对该地区产生哪些影响?
阅读图文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012年月1月份,某科考察队对我国某地区进行大范围实地和航空遥感考察,科考队从北京(40°N,116°E)出发向西跨经度15°到达河西走廊,然后再向正南跨越纬度15°到达我国民族数目最多的省区,再向正东跨越经度过15°到达“对处开放前沿”的东部地区。
(1)科考队从北京出发到达河西走廊后,发现沿途植被类型变化是——,当地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发展了农业。
(2)我国民族数目最多的省区是,科考队员发现该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多样的民族风情使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3)“对外开放前沿”是指,该地区与附近特区经济合作的模式是“”。
(4)下面四幅图中不属于该考察区域范围的是( )
(5)考察队在北京看到的特色民居建筑,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对这种建筑物应( )(2分)
A.全部拆除 | B.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
C.根据建设需要拆除 | D.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
仔细读下图回答问题。
|
(1)从图中材料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他访问的国家依次是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读俄罗斯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河,B 河,C 山脉,D 平原。
(2)俄罗斯欧洲部分形成以 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且公路、内河和航空运输都很发达,其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是 (此题填地名)。
(3)从图中可以看出俄罗斯的运输方式以铁路为主且大致分布在南方,导致这种交通布局可能的原因是()
A.南方地形平坦,铁路建设成本小 |
B.南方土地多且土壤肥力低,建设铁路正好充分土地资源 |
C.铁路运输方式灵活,速度快 |
D.北方气候严寒,不利于其他运输方式的建设和利用 |
读“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及“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印度半岛上的地形以___________为主,北部是呈弧形的__________________山脉。
(2)每年的6~10月,来自印度洋的__________(风向)季风给印度带来丰沛的降水。
(3)印度气候类型以_____________气候为主,一年明显地分为两季。
(4)印度半岛上降水较多的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
(5)印度和我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相同的人口问题,因此实行了相同的人口政策,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