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某区域某季节(冬或夏)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示区域
A.北部山区温差显著 |
B.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
C.同纬度地区陆地比海洋气温高 |
D.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洋流 |
图示季节,甲国
A.正值多雨季节 |
B.盛行东北季风 |
C.处于最热季节 |
D.白昼时间最长 |
导致南亚西北部塔尔沙漠形成的自然因素是:
①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②西南季风影响小
③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 ④人类的过度开发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MN线为地球表面的一半圆弧,回答下列问题。若MN线位于同一经线圈上,新年伊始,M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正好达90°,则()
A.M点比N点的线速度大 | B.M、N位于同一纬线上 |
C.M与N的纬度值相等 | D.M、N可能在同一经线上 |
若MN线位于晨昏线上,M点的地方时为8点,则()
A.M点昼长大于N点昼长 | B.N点日出的地方时是4点 |
C.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 D.M点的区时比N点的区时早12时 |
若MN线位于70°N纬线上,6月22日晨昏线与M点距离最近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点的太阳高度为3°26′ | B.N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3°26′ |
C.M点处于极昼 | D.N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 |
下图中外圆为某条纬线圈,纬度为X,该纬线圈上刚好发生极昼,图中阴影部分日期为Y日。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此时悉尼区时(中央经线150°E)是( )
A.(Y-1)日11时 | B.(Y-1)日5时 |
C.(Y+1)日11时 | D.(Y+1)日5时 |
若X<70°,当我国南极昆仑科考站(80.5°S,77°E)物体影子朝向正北时,世界标准时间为( )
A.5时08分 | B.18时52分 | C.5时 | D.18时 |
下图中表示1978~2008年期间,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甲曲线所代表的城市( )
A.人口一直在增长 | B.目前人口压力较大 |
C.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 D.人口只有迁入没有迁出 |
根据图乙信息推断,M地区人口变化情况符合图甲中的( )
A.甲线 | B.乙线 | C.丙线 | D.丁线 |
下图所示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聚落分布进行模式化处理得出的图像,其中有省政府驻地、地级市政府驻地、县政府驻地、县级市政府驻地,甲区域分布着若干乡村聚落。读图完成第下列问题。图示地区,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A.a | B.b | C.c | D.d |
图中r城是s城的卫星城,建设卫星城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卫星城的城市等级 | B.减轻中心城市人口压力 |
C.扩大中心城市服务范围 | D.改善卫星城的生态环境 |
甲区域的居民可以沿图示箭头到达附近城市寻求服务,通常情况下,到达频率最高和最低的城市分别是( )
A.u和s | B.u和t | C.v和s | D.v和t |
读“部分陆地自然带分布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关于图中荒漠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影响,降水少 |
B.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 |
C.其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大 |
D.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主要成因 |
关于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
B.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影响了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 |
C.反映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D.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地区分布在大陆东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