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首位度,一般用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来表示这个最大城市的首位度,通常用来反映该国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读我国各地区首位度统计(表),回答下题。
下列国家城市的首位度与青海省情况最接近的是( )
A.德国 | B.澳大利亚 |
C.日本 | D.墨西哥 |
中西部地区城市首位度过高主要是因为( )
A.中西部自然条件差,自然资源在首要城市分布集中 |
B.土地面积大,城市数量多发展快 |
C.区域经济落后,城市体系不完善 |
D.政策优惠,集中发展首位城市 |
造成从84年到97年的13年间,广东的城市首位度大幅度降低的原因是( )
①经济特区的设立 ②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③逆城市化现象的推动 ④产业转移导致大量人口和资产外迁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③④ |
观察右边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虚线圆圈表示极圈,晨昏线此刻正好与该虚线圆圈相切,相邻经线间经度差相同。据此回答以下问题。对于①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这一天昼长24小时 | B.此刻地方时为正午12时 |
C.太阳即将在1小时后升起 | D.经度为150°E |
若虚线圆圈为70°,其他条件不变,则:()
A.北半球夏半年时间增长 |
B.长江汛期缩短 |
C.香港(纬度在22.9°至22.37°之间)将属于温带范围 |
D.南半球的寒带范围扩大,北半球的热带范围缩小 |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下列符合其发展模式的是:()
A.大城市辐射—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
B.政策吸引—世界产业转移—工业化—城市化 |
C.矿产分布—资源开采加工—工业化—城市化 |
D.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升级—工业化—城市化 |
下图是我国某河流流域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有关该河流说法正确的是:()
A.该河有我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取水地 |
B.该河有结冰期 |
C.该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下游地区适于航运 |
D.该河上游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
关于图示地区南北向铁路干线自西向东分布正确的是:()
A.宝成线、焦柳线、京广线 | B.襄渝线、京广线、京九线 |
C.宝成线、陇海线、京广线 | D.成昆线、襄渝线、京广线 |
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城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按城市化发展过程,四幅图的先后排序依次是:()
A.a—d—b—c | B.a—c—d—b |
C.d—b—c-a | D.c—d—b—a |
b图中距市中心8千米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
A.商业区 | B.行政区 |
C.工业区 | D.住宅区 |
读下面图表,根据材料分析,有关我国1990~2005年电能生产结构的变化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电力生产总量持续上升 |
B.水电与火电都在增长,但火电增速快于水电 |
C.1990年开始出现了新的发电形式,且其发电量持续上升 |
D.水电和火电生产量的持续增长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