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动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图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表3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完成问题。
blob.png

年份
"水银行"买入
"水银行"卖出
价格(美元/m2
水量(亿m3
价格(美元/m2
水量(亿m3
1991
0.10
10.12
0.14
8.15
1992
0.04
2.34
0.06
1.97
1993

0

0
1994
0.04
2.72
0.06
2.09

1.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
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
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
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A. 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 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C. 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D. 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

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图9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时风速的影响。完成问题。
blob.png

①下层有灌木的针叶密林
②下层有灌木的阔叶密林
③下层无灌木的针叶密林
④下层无灌木的针叶孤立林
1.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A. B. C. D.

2.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A. B. C. D.

图1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2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完成问题。
1.png

图1
11.png

图2
1.2000-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①耕地面积增加
②政策支持
③农业劳动力增加
④科技支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水源 B. 市场 C. 土壤 D. 机械化

3.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①监测耕地变化
②调查作物分布
③估测粮食产量
④跟踪产品流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地表点Q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之间的纬度差为α,其正午太阳高度为H。若H等于α,则Q点的纬度变化范围是(

A. 21.5°至68.5° B. 11.5°至68.5°
C. 21.5°至78.5° D. 11.5°至45°

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完成问题。
blob.png

1.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 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 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地抑制
D. 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2.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交通状况 B. 产业结构
C. 人口政策 D. 自然环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