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如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上述材料说明
①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④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我国确定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
A.共同理想 | B.崇高理![]() |
C.正确的人生观 | D.正确的价值观 |
人生价值的源泉是( )
A.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 B.一定社会的生产力 |
C.人所特有的劳动创造力 | D.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 |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集体主义并不冲突,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二者()
A.性质是一致的 | B.目的是一致的 |
C.都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 | D.所有方面都是一致的 |
根据我国广为传诵的《木兰辞》,美国迪斯尼公司创作了动画片《花木兰》,在世界各地广为播放。美国版《花木兰》把国家利益放到第二位,把个人的爱情放在首位,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人价值;中国的《花木兰》是写女子能像中国男儿一样驰骋沙场,保家卫国,强调的是男女平等、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这说明()
A.现代文明冲突主要表现为价值观的冲突
B.不同的价值观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C.加强文化交往能消除价值观上的差异
D.中西文化在价值观上存在一定差异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5.12汶川大地震的灾难侵蚀人们心灵时,一首首优秀的诗歌作品抒发了情怀,激励了国人,唤起了希望。这体现了()
A.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
B.情感对个人活动有决定作用 |
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
D.地震灾难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