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学习模范人物 弘扬传统美德
拾荒老人的“坚守”
“我想登报找人……”12月31日,2014年的最后一天,汪正英手拿一张特殊的寻人启事到阿克苏日报社寻求帮助,他不是寻找亲人,而是寻找当年的债务人想把欠款如数归还。
汪正英是新疆阿克苏公路局的一名工作人员,1993年退休后,他开始承包一些小的修路建桥工程。1998年他承包的工程款不但要不回来,还发生了车祸,让他落下残疾,欠下了50万元的外债。面对众多债务人的质问,他说:“不管到什么时候,只要我在,钱就会还给大家,人不能没有良心。”于是,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承诺,近60岁的汪正英开始了自己漫长的还款之路。
一个近60岁的老人,一笔50万元的欠款,一大批等着还款的工人。如何偿还,偿还多久?这些问题,让不少人对汪正英的还款并不抱太大希望。然而,面对这样的困难,汪正英却从没有退缩。汪正英想到了一个主意:去捡破烂。他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在老人心里,快快挣到钱,把拖欠工人的欠款尽快还掉是他最大的心愿。一公斤废纸能卖2.8元,一公斤饮料瓶能卖5.5角,汪正英就是靠这样日积月累,一个一个还清欠款。
“为了寻找康老板我也是费了好大的功夫,希望他看到后能联系我,让我早日把钱还给人家。”汪正英说。得知他找人还钱,有很多人骂他:“真是个傻老头,人家都到处躲债,你还上门找着还钱。”汪正英却从不理会!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有人说汪正英简直是个傻瓜,这样做付出的太多,不值得;也有人说社会需要汪正英这样的傻瓜,他给我们上了最深刻的一课。你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
(2)请简要说一下你打算怎样向汪正英学习,具有他身上的这一美德。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增强责任意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种全新的,自下而上的“微公益”慈善模式,正受到公众尤其是网民的追捧。“微公益”作为公民社会责任感新的体现方式,越来引发大
家关注,越来越多的草根平民加入到这支队伍,集点滴之爱,捐绵薄之力,在新媒体技术搭建的现代化平台上,汇成温情脉脉的爱心洪流。
据悉,你校学生会打算举办一次“微公益在行动”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
(1)请你设计一条“微公益”宣传标语。(2分)
例:捐一本书,送一份希望。
(2)青少年积极参与“微公益”行动有何意义? (三方面即可。6分)
(3)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呢?(三个方面。6分)

材料一: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并强调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不懈奋斗,戮力同心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某班正在开展“关注全面小康进程,共建美丽中国”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的什么战略和国策? (4分)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描绘2020年你心目中的“美丽中国”。(三个方面。6分)
(3)请你为建成“美丽中国”建言献策。(三个方面即可。6分)

材料:2012年9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对于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异地高考”政策提出了明确规定。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综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积极稳妥地推进“异地高考”有何意义? (两方面即可。4分)
(2)在我们生活中,还存在哪些不公平的现象? (4分)
(3)为维护社会公平,我们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三方面即可。6分)

材料一: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与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材料二:第七届“汉语盘点2012”活动中,“梦”被选为“2012中国年度汉字”。近年来,亿万中国人的梦想都一一实现。融合国家与个人的中国之“梦”,成为国人最关注汉字
之一。
综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我们圆了哪些“中国梦”? (两方面即可。4分)
(2)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过程中,我国还面临哪些困难?(三方面即可。6分)
(3)为使更多的“中国梦”圆,我们青少年应当做出怎样的努力?(三方面即可。6分)

请你辨析(10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