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 |
B.元素Z一定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第ⅦA族 |
C.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Y>rW>rX |
D.元素X可能为硼或碳或氮 |
下列相关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相关实验 |
预期目的 |
|
A. |
把等质量的两份同种大理石块中的一份研成粉末,在同温度下分别与等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观察放出气体快慢。 |
验证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B. |
在两份同浓度同体积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2滴FeCl3溶液和2滴CuCl2溶液,前者放在热水中,后者放在冰水中。观察气泡快慢; |
验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C. |
常温下,直接将表面积相同的铝条和镁条投入同浓度同体积的稀盐酸中,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 |
比较同周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
D. |
将纯Zn片与纯Cu片用导线连接,浸入到稀硫酸溶液中,观察气泡。 |
比较金属活泼性强弱 |
在20℃时某化学反应的速率为0.15 mol•L-1•s-1,若温度每升高5℃,反应速率提高到原来的2倍,则为使反应速率达到1.2 mol•L-1•s-1,应使反应在什么温度下进行()
A.30℃ | B.35℃ | C.40℃ | D.45℃ |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及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
B.已知I2(g)+H2(g)=2HI(g)△H1;I2(s)+H2(g)=2HI(g)△H2;则△H1<△H2 |
C.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 |
D.已知H2(g)+F2(g)=2HF(g)△H=-270kJ/mol,则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氢气和1L氟气吸收270kJ热量 |
核内中子数为N的R2+ 离子,质量数为A,则ng该氧化物中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
A.![]() |
B.![]() |
C.(A−N+2)mol | D.![]()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离子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也可能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
②共价化合物一定含共价键,也可能含离子键
③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④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⑤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⑥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②③④ | D.①③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