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0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相聚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大会期间收到的各项议案中,“保增长,重民生、扩内需、调结构”成为代表们议论和关注的焦点。
材料二:在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对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进行了审议,审查和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等。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上述材料揭示了人大代表的哪些权利?你认为人大代表如何才能做到反映百姓心声、为老百姓办事?
央视春晚这道中国人的年夜大餐到2015年已是第32届了。如今的春晚钱越花越多,事也没少干,但是观众却不喜欢。面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春晚,观众的满意度却越来越下降。分析原因,有人说是形式问题,提出歌曲联唱、戏曲联唱是不是应该取消?有人说是明星问题,老面孔是不是太多?对此首届春晚导演黄一鹤说:“根本问题不解决,什么节目形式都没用,就是再多的赵本山也救不了春晚。”他说:“做电视文艺跟古代文人一样,就是要心怀百姓,不能从自我好恶出发,真正了解观众喜欢什么,跟百姓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他们才能喜欢,才能办出群众满意的春晚。”
上述材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
2015年我国文化产品出口总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文化产品的开发缺乏针对性,难以在国际文化传播竞争中形成优势。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倾向严重,文化品牌国际知名度低,文化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集聚度低。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分析文化企业应采取哪些措施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焦点访谈》诞生之时,有人赞叹,《焦点访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令人耳目一新;有人惊喜,中国终于有了一个针砭时弊、进行舆论监督的栏目;也有人怀疑,《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能够走多远。2014年4月1日是《焦点访谈》诞生20周年纪念日。《焦点访谈》走过20年不寻常的历程,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和支持,也成为中央电视台具有代表性的舆论监督栏目。
(1)在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有哪些?(最少列举三个)
(2)请简述公民负责任的行使监督权利的意义。
下面是2014年全国“两会”的镜头节选,请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知识,对这些镜头进行解读。根据镜头节选内容分别写出相应的理论依据:
镜头一:新一届政府首次“交卷”。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表决,充分肯定国务院过去一年的工作,同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14年工作总体部署、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理论依据:
镜头二:新一届代表认真履职。
2013年,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7569件建议,已全部办理答复完毕。一年中,代表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等150余个题目进行调研,形成调研报告110余份。
理论依据:
镜头三:全国政协委员会列席全国人大会议。
2229名全国政协委员列席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告,参与报告审议。
理论依据:
镜头四:全国政协提出2014工作部署。
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推进协商民主,加强工作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理论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全会作说明时指出,“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请简述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