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 .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5%:财政收入2.63万亿元,增长2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万亿元,增长13 3%:进出口贸易总额11.5万亿元,,增长35.7%,由上年居世界第四位上升为第三位:城镇新增就业980万人,超过预期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实际增长7.7%和6.8%。这些成就.标志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2009年,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继续发挥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双重拉动作用。
材料二;据有关人士的预测,总体上实现小康后,我国居民的消费将进入一个新的消费周期,其主要特点是:(1)生存型消费正在向发展和享受型消费过渡。(2)城镇居民的消费热点主要是住房、小汽车、电子信息产品以及娱乐、旅游、通讯、教育等服务消费和文化消费,农村消费的热点是住房、家电普及。
(1)用生产和消费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一、材料二加以分析说明。
(2)如果你是一家企业,如何应对材料二中出现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步伐加快,许多地方不断出台一些新的举措。开设热线电话,发展电子政务,兴建“阳光工程”等等,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回答:我国政府为什么必须依法行政,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权力应该由人民直接行使。
1945年7月1日,黄炎培在访问延安期间,向毛泽东提出共产党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旋律时,毛主席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旋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毛泽东认为“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是能够避免“人亡政息”的新路。那么,公民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行使监督权呢?
材料一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可以说是最理想的收入分配结构,这种结构要比我国目前的“金字塔型稳定得多。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强调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决心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用所学的经济知识,分析中央决心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的必要性
我国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了实施50多年的《农业税条例》。近年来,中央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达3397亿元。2007年,国家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加快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继续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2007年,我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235亿元。
结合材料,说明财政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