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费孝通晚年提出“文化自觉”论。他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的共处原则。下列对其倡导的“文化自觉”理解正确的有
①是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基础   
②主要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作用
③可以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④包括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和学习他人文化的长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上述观点属于
①唯物主义 ②唯心主义 ③可知论 ④不可知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4年1月27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只有在这条道路上,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激发出全社会的创造力,回答下列小题。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必须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
①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③对世界文化繁荣昌盛充满信心
④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A.①③④ B.③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是
①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②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③由我国文化发展的现状和人民群众的主观愿望决定的
④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面两幅图反映的是中德两国人在“面对矛盾”和“排队”时处理方式的差异(左为德国,右为中国)。漫画反映了

①中德文化差异影响了实践生活差异
②中德文化差异决定其生活差异
③德国文化的某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④中国文化在某些方面优于德国文化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西方有一句谚语:“It is a sin to steal a pin.”意为偷一根针也是一种罪过。这与我国古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勉励我们
①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做一个道德至善的人
②严于律己,不断完善道德修养
③在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坚守永恒的道德准则
④道德理想的实现不仅在知善恶,更在为与不为的行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南锣鼓巷,这条北京东城最古朴时尚的胡同有着地道的北京味儿,也有各种雅致情调的内涵酒吧,多种不同的文化元素,在这里浑然一体,让人们徜徉于古今交错、中西合壁的时空之中,被传统与时尚的和谐交融所深深折服。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环境
④文化自觉与自信推动文化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