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日本方面认为美国某出版公司的教科书《传统与遭遇;环球视角看过去》中有关“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内容与其立场“有出入”,要求修改。鉴于教科书中的内容和历史事实相符,该书作者明确拒绝了日方的“请求”,由此可见
①尊重历史事实是形成正确价值判断的前提
②价值判断因具有主体性质而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③历史事实随价值判断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深受历史观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现人生价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低地之国”荷兰以围海造地知名,眼下却开始考虑部分土地“退耕还海”,这主要是挽救不断恶化的生态系统。这一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

A.改造世界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C.只有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规律办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④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当我们高兴时,觉得太阳在笑,花儿在点头;当我们悲伤时,觉得雨如泪,风在哭。这就是所谓的移情现象。移情现象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形成的主观映象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
D.意识是客观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下列关于意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A.意识是与物质同时产生的
B.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先于物质而产生的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上述两种观点

A.都是正确的。因为他们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都是错误的。因为他们都夸大了物质的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
C.前者错误,它夸大了物质的运动。后者正确,它正确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D.前者正确,它说明物质是运动的。后者错误,它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不可知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