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材料二:(1978年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三:1984年,邓小平南下视察深圳等经济特区。他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根据上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 这首赞歌颂扬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两位历史人物。请回答:“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带领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的历史人物分别是?
(2)材料二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到1982年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什么政策?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我国为什么决定建立经济特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联改革的区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2)清朝实行这种政策根本的目的是什么?
(3)这一政策有何不利影响(2分)
(4)对此你有什么启示?(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文明天下的“粮仓”。
材料二:这些货币用同色织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秘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
南方形成天下文明的“粮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开始于何时,完成于何时?
两宋时期成为全国重要粮仓的地区属于哪一流域?
(3)材料二中这些货币当时的名称是什么?最早出现在我国什么地区?

(13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请吏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使御使悉案问诸生……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
(l)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中的“臣”是谁?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材料三雍正时,徐骏的诗集里有如下诗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而雍正帝却认为这是存心诽谤,并下令照天不敬律斩立决。
(3)材料三中歪曲解释,罗织罪状,制造冤狱的做法被人们称之为什么?有何危害?
(4)以上三则材料的主张和做法有何相同之处。

下面是小刚同学撰写的课本剧《大唐帝国·唐玄宗》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唐玄宗统治时前期,有位天竺人在参观完唐朝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后,来到唐都开封,发现城市气势恢宏、街道整齐,异常繁华。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物美价廉,让人流连忘返。离开商店,他又前往寺庙拜读了玄奘所著的《西游记》。他由衷地感慨:大唐果然是繁荣富庶的帝国啊!
⑴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做出了很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新皇帝”是谁?为巩固统治“新皇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2分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试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体现这一政策的事实一例。
材料三:(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言”
——《元史 地理志》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4)概括指出三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