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困难。这是由于:( )
①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
②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③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急于求成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是一位西方记者对周恩来(如图)在哪次会议上的出色表现作出的评价 ()
A.日内瓦会议 | B.万隆会议 |
C.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
周恩来与印度、缅甸总理共同倡导,被大多数国家接受,并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C.“求同存异” | D.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
1954年颁布的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有()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③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④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教训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重温历史,缅怀英雄,图中的人物是()
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劳动模范 | B.抗日战争中的英雄 |
C.人民解放战争中的英雄 | D.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 |
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种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土地改革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