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Al3++ 4OH‾═ AlO2‾+ 2H2O |
B.金属铜与浓硝酸反应:3Cu+8H++2NO3‾═3Cu2++2NO↑+4H2O |
C.实验室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Cl2:MnO2+2H++2Cl‾![]() |
D.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AlO2-+CO2+2H2O=Al(OH)3↓+HCO3- |
下列实验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
C.蒸馏中,冷却水应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 |
D.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
在盛有足量A的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B,发生反应:A(s)+2B(g)4C(g)+D(g)ΔH<0。在一定温度、压强下达到平衡。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的B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保持压强一定,当温度升高后,则图中θ>45° |
B.若再加入B,则正、逆反应速率均逐渐增大 |
C.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50% |
D.若保持压强一定,再加入B,则平衡后反应体系气体密度减小 |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1H2和0.2g2H2均含有0.1NA个质子 |
B.在同压不同温的情况下,质量相同的O2和臭氧所含氧原子数不相同 |
C.标准状况下,11.2L庚烷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分子数为3.5NA |
D.常温下,将5.6 gFe投入足量的浓硫酸中转移电子数为0.3 NA |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生成白色胶状沉淀:Al3++ 3NH3·H2O=Al(OH)3↓+ 3![]() |
B.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镁以除去氯化镁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铁:Fe3+ + 3OH-=Fe(OH)3↓ |
C.常温下0.1mol/L 氯化铵溶液pH=5:NH4++H2O ![]() |
D.电解精炼铜时阳极铜溶解:Cu-2e-=Cu2+ |
工业上常用还原沉淀法处理含铬废水(Cr2O72—和CrO42—),其流程为:
已知:步骤③生成的Cr(OH)3在溶液中存在以下沉淀溶解平衡:
Cr(OH)3(s)Cr3+(aq)+3OH—(aq) Ksp=c(Cr3+)·c3(OH—)=10-32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①中当v正(CrO42—) = 2v逆(Cr2O72—)时,说明反应:2CrO42—+2H+![]() |
B.若向K2Cr2O7溶液中加NaOH浓溶液,溶液可由橙色变黄色 |
C.步骤②中,若要还原1 mol Cr2O72—离子,需要12 mol (NH4)2Fe(SO4)2 |
D.步骤③中,当将溶液的pH 调节至5 时,可认为废水中的铬元素已基本除尽(当溶液中c(Cr3+) ≤10-5 mol/L时,可视作该离子沉淀完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