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叙述正确有几个
①晶体中不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但一定存在化学键
②液态氟化氢中存在氢键,所以其分子比氯化氢更稳定
③向Fe(NO3)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HI,最终Fe2+被氧化生成Fe3+
④将S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⑤将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中,然后加热蒸干,再在高温下充分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为碳酸钠和二氧化硅
A.0个 | B.1个 | C.2个 | D.3个 |
根据下列各反应现象所归纳的元素性质不正确的是
A.将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发现没有紫红色的铜析出。不能说明钠的金属性比铜弱 |
B.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置在有氯气产生的导管上端,发现试纸变蓝。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碘元素强 |
C.把H2S气体和Cl2在集气瓶中混合,一段时间后发现瓶壁有淡黄色固体析出。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 |
D.将0.1 mol Na、Mg、Al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除共同产生H2外,还分别生成了NaCl、MgCl2、AlCl3,金属失去的电子数分别为0.1 mol、0.2 mol、0.3 mol。说明这三种金属的活泼性为:Al>Mg>Na |
下列关于甲烷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烷分子中C、H原子间为离子键
B.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是正方体
C.甲烷的结构式为CH4
D.甲烷分子中4个碳氢键完全相同
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 | B.卤素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 D.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 |
鉴别某种白色织物是否是蚕丝制品,可选用的适宜方法是
A.滴加盐酸 | B.滴加浓硫酸 |
C.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D.滴加浓硝酸 |
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
A.合金 | B.半导体材料 | C.催化剂 | D.农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