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人体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错误的说法是
A.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会导致③的增多 |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的场所扩散到②,至少要穿越3层磷脂双分子层 |
D.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它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 |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若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则获得侵染噬菌体的方法是()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
B.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该细菌培养噬菌体 |
C.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
D.先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该细菌培养噬菌体 |
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还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
A.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
B.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
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 |
D.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内 |
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组分,下列被标记的部位组合正确的为()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下列有关科学研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实验生物 |
实验过程 |
实验结果与推测 |
|
A |
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 |
将R型活菌与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混合培养并观察 |
只生长R型菌,可推测DNA被水解,失去遗传效应 |
B |
噬菌体、大肠杆菌 |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感染普通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离心获得上清液并检测 |
上清液放射性很高;可推测DNA是遗传物质 |
C |
烟草花叶病毒、烟草 |
用从烟草花叶病毒分离出的RNA侵染烟草并观察 |
烟草出现病斑;可推测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是遗传物质 |
D |
大肠杆菌 |
将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14N培养基中,经三次分裂后检测 |
含15N的DNA占DNA总数的1/4;可推测DNA进行半保留复制 |
.噬菌体侵染细菌可使细菌死亡。HIV感染T细胞后可使T细胞大量死亡,那么噬菌体和HIV利用细菌和T细胞的物质中主要的不同是…()
A.组成蛋白质的原料 | B.构成核酸的原料 |
C.营养成分 | D.无机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