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给读者以美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下列诗歌寓意与其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③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冰川融化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科学家警告说,这一现象将会导致海平面升高,并导致世界各地出现更多严重的洪涝灾害和暴风雨,而且也会影响到动植物的生长、珊瑚礁的形成、飓风的威力、干旱现象、气流变化以及区域性气候等。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
| B.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
|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
| D.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
“打虎拍蝇”、“顶层设计”、“新常态”等反映当下中国政治经济生态的热词,纷纷入选2014年十大流行语。这些热词的出现表明
|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
|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 D.不同的人对不同事物的认识不同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上,这一思想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从哲学角度看,“心远地自偏”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 | B.朴素唯物主义 |
| C.主观唯心主义 |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
|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
下面漫画《求菩萨》蕴涵的哲理是
| A.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决定 |
|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
| C.意识的内容并不是来自客观物质世界 |
| D.不同性质的意识起着相同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