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谈到: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其中包含的方法论启示是
A.联系具有普遍性 |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
C.要重视量的积累 | D.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
在全面开展一项工作前先搞“试点”,可以总结经验教训,探索规律,以便更好地推广。这样做主要是因为
A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实践对认识具有指导作用D.整体离不开部分
为应对频发的旱涝灾害,要加快我国的水利建设,这就必须摸清水的“家底儿”,必须依靠科学的水利规划。这一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天有不测风云”。面对频发的极端天气,人们时常发出这种无奈的叹息。从哲学角度看,该观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是因为
A.自然界具有客观性 | 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
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 D.认识具有局限性 |
在“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中,我们应当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讲文明还得懂文明,并不是所有不文明的行为都关乎人格。这说明公民
A.遵守道德规范应该从小事做起 |
B.必须自觉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
C.必须在实践中积极改造客观世界 |
D.必须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