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5月27日,《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据此回答下题。
《意见》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规划、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全市中长期教育规划,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A.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
B.教育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C.没有教育就没有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创造
D.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手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关系到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应该从小抓起,从教育入手,而且要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
①公民就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能够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决定作用       
③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以抵御错误思想的影响
④能够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了培养剪纸艺术人才,柘荣县以中小学为载体,建立中小学剪纸培训基地,将剪纸列入中小学乡土教育课程。这表明()

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D.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受到国家发展旅游政策、出境免签增多、航班增加等多重利好消息影响,今年国内游客出境观赏自然风光和领略“异国风情”异常火爆。领略“异国风情”,实际上是在感受和体验()
①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世界文化的趋同性
③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第七届非洲工艺品博览会在尼日利亚首都举办,中国民间艺术家展示的剪纸、绣花、布艺等技艺在现场倍受欢迎,这说明()

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世界各国都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
C.民族文化要通过世界文化表现出来
D.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促进文化创新

2014年6月22日在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的“大运河”与“丝绸之路”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下列对文化遗产认识正确的是()

A.它能够展现中华文化的凝固艺术
B.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
C.它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
D.保护它的根本在于挖掘其经济价值

当前,中国人对旅游行为的认知也逐渐由过去“方便自己、麻烦他人”转变为“文明出游、共获快乐”,国民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经济、政治生活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C.人生的经历 D.科学文化素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