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7日,《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据此回答下题。
《意见》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规划、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全市中长期教育规划,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 A.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 |
| B.教育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
| C.没有教育就没有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创造 |
| D.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手段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关系到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应该从小抓起,从教育入手,而且要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
①公民就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能够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决定作用
③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以抵御错误思想的影响
④能够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④ |
死海含盐分极高,水中鱼虾及岸边草木都不能生长,所以被称为死海。但近年来,通过科学家考察,在死海中发现有耐盐的细菌和藻类,原来死海不“死”。这体现的哲理是
| A.矛盾的重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 B.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
| C.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 D.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这体现的哲理是
|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
|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社会发展规律 |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某地对干部作风建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是当干部要有“三盆水”:一盆水洗头,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一盆水洗手,干净干事,勤政廉洁;一盆水洗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强调当干部要“洗头”,是因为
①主观必须符合客观②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③人的认识必须符合终极真理④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前进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描写乡村夜景的名句。写景状物最重要的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否则就会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这说明
| A.矛盾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外在原因 | B.正确地认识事物离不开对事物矛盾特殊性的分析 |
| 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 D.成功地改造世界就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唐朝思想家刘禹锡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这一观点
| A.是正确的,表明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 |
| B.是错误的,表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应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 |
| C.是正确的,表明人与自然都统一于物质 | D.是错误的,表明人可以创造和利用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