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1分)
有才不能任性
陈鲁民
少年得志的编剧于正,这一回跌了个大跟头。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在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对琼瑶起诉于正等侵权案进行宣判,于正被判公开道歉,被告停止对《宫锁连城》的复制、传播和发行,被告共计赔偿五百万元。这让我突然想起一句流行语:“有钱也不能任性。”这句话已成为大家基本共识,那么“有才”能不能任性呢?答案也是否定的,于正的马失前蹄就是最好例证。
“才”是极其稀缺宝贵的,用才就像跳高,正常时可以上下翻飞,摘金拿银,失衡时则会摔得很重。所以,有才一定要珍惜,要用好。否则,有才不用是暴殄天物,用才来做坏事就会增加破坏力。而现实生活中,有才的人一般都是有个性的,或桀骜不驯,或恃才傲物……这其实就是任性的意思。
古往今来,那些吃亏的才子,追根究底,多多少少都与任性有关。西晋才子嵇康,广闻博识,多才多艺,却豪放不羁,目中无人,当朝大臣钟会慕名前来拜访,他爱答不理,连起身招呼都不打,只顾自己打铁,这就得罪了钟会,为其诬陷,被司马昭处死。编剧于正的任性,不仅使他付出巨额经济赔偿,而且多年英名毁之一旦,今后在编剧圈里很难再混下去了,正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同样是才子、编剧的宁财神,则因为随心所欲,不计后果,被警方拘留十五天,虽还算不上身败名裂,但名声受损,事业受挫是肯定免不了的。
所以,任性使气,自命不凡、不听劝告、一意孤行,早晚会有吃亏的一天。而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本来就容易才高见嫉,有很多人对才子羡慕嫉妒恨,你再不检点,被人拿了把柄,才子倒台,扔砖头、看热闹的人会更多。
但,倘若才用得法,用以正途,则会起到巨大作用。被世人称为“力学之父”的牛顿,20多岁就创立了微积分,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他并没有自命不凡,也没有把功劳全归于自己,因此更受世人的尊重。孙叔敖面对吊问者,没有怪罪,反而谦虚待见,终获得宝贵的意见。
人才难得,得人才者得天下,全社会都要爱才、敬才、用才;才子则要自爱、自重、自律,低调做人,谨慎行事,万万不能任性妄为。毕竟,人才的价值就在于他善用自己过人的才华成就一番事业。
(选自《天津日报》2015年3月28日,有删改)
文章开头从“少年得志的编剧于正”说起,有何用意?
                                                                      
下列事实论据能证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恃才放旷的杨修,成为刀下亡魂。 B.豪放不羁的李白,成为了一代“诗仙”。
C.平凡庸俗的刘禅,成为亡国之君。 D.高调的奥本海默,成为“原子弹之父”。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二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第五段能否删除?为什么?
                                                                    
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有才不能任性”的原因有哪些?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走向3D 时代
热映的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以其身临其境的3D三维效果赢得了全球影迷的好评,掀起了一股3D电影热潮,同时也让很多对3D技术持怀疑态度的人变成了3D技术的支持者,更让人们对3D家庭影视生活充满无限向往。一直徘徊在主流市场之外的3D技术终于奏响了进军家庭娱乐业的号角。
3D是tlllree—dimensioilal的缩写,就是三维立体图像。就实质而言,这项技术原理并不复杂。人是通过左眼和右眼观察到物体的细微差异、从而感知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存在状态。在屏幕上,只要左眼和右眼看到的画面不是一幅图像,整个画面就会立体起来。
3D技术在商业运用上已经有了较为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3D立体影院将投资建设,3D影片的数量也在大大增加。在3D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影视、音乐、动漫和网络游戏的相互渗透使得3D技术在电子消费领域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势,消费电子产品中使用3D技术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3D技术不仅被电影界接受,在电视领域也颇受青睐。如今,各电视生产商均借机力推3D电视,希望引领今后平板电视的发展趋势。电视媒体也争先恐后地将这项先进的视觉技术引入体育比赛转播中。英国当地时间22010年1月31目下午 17时打响的英超联赛,阿森纳主场迎战曼彻斯特联队的榜首大战,已成为英国体育史上的第一场由3D技术转播的体育比赛。
此外,3D数码相机/3D数码相框已于去年年末实现产品化。3D数码相机可以通过双镜头叠加同一场景以产生立体影像,或是利用3D功能进行不同色彩模式的对比。而3D数码相框则是利用偏光原理,将不同图像同时折射到双眼,甚至可以充当3D眼镜,将普通照片立体化。在今年3月,松下公司展出了全球第一款高清3D摄像机,其双镜头的设计可以说非常独特。松下将该机的透镜、摄像机前端和双存储卡存储器合为一体,从而使机身更加轻便,在用户进行手持式拍摄时更加灵活。同时,该机可自动对图像进行校正,不需使用任何附加设备就能直接记录3D影像。
不过,真正3D时代的到来仍然需要一段时间,目前,我们虽然能去电影院体验3D电影,但资源相当有限。3D电视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没有3D节目内容的话,3D电视就只是一个摆设。技术标准的制定同样是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另外,健康和安全也是显示技术急需攻克的难题。研究结果显示,观众在观看立体影像时,由于眼睛会迅速地来回移动,因而容易造成眼睛疲劳。因此,对于栩栩如生的3D立体影像带来的视觉享受,我们还需要耐心地等待。
.请指出下列加点文字的指代内容。( 4分)
(1)电视媒体也争先恐后地将这项先进的视觉技术引入体育比赛转播中
(2)3D电视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没有3D节目内容的话,3D电视就只是一个摆设。
.用一句简要的话概括文章的说明内容。
.结合文意,说说真正3D时代的到来有哪些制约因素?)
.3D技术在未来还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不少于两项)?请你发挥想象,举其中一例加以说明。

(一)种瓜的父亲
刘梅花
父亲卖瓜,自己没有运输工具,是雇了别人的手扶拖拉机去卖。他是个地道的庄稼人,卖瓜对他来说太难了。车停在路边,他坐在车上,和一车西瓜一起晒太阳。汗水顺着他黑黄的脸颊吧嗒吧嗒往下滴。一顶旧草帽根本遮不住多少日头。他坐在西瓜堆里,汗流满面。他是会出汗的西瓜,西瓜里的瓜王。
零星的顾客挑挑拣拣拨拉着车里的西瓜。父亲脸上堆满谦卑的笑,心疼地看那些滚过来滚过去的西瓜。他不停地说,慢些拨拉啊,别碰坏了。
偶然遇上个大主顾,要几百斤西瓜,父亲就慌忙地搬出一个圆溜溜的大西瓜,又慌忙切开,热情地让人家尝尝。尝瓜的人在一牙西瓜上牙齿尖咬上几小口,噗嗤,扔在脚下。鲜红的瓜瓤在阳光里水光盈盈,一地汁水。父亲皱皱眉,心里疼得抽搐一下。
这些西瓜,刚刚坐瓜时只有一粒豌豆大小,是他一颗一颗拨弄着长大的。每个西瓜都打磨掉他手心里的一层皮,每个西瓜都落满他厚厚的一层爱抚的目光。他爱着它们,心疼着它们。现在,他看着脚下糟践的西瓜,心里的疼窜到眉梢,拧成一个疙瘩。他吸一口气,牙疼一般,发出嘶嘶的惋惜声。
父亲不善于卖瓜,就和村庄里的很多庄稼人一样,跑到大路上去等车。每当有一辆两辆空着的卡车驶过来,他们簇拥过去,询问是否是拉瓜的车,询问人家收瓜的价格。但往往是狼多肉少,一辆车上围一圈瓜农竞争。他们相互拆台压价,谁出的价钱最低,车主就跟着谁走了。尽管这样,父亲不善于言辞,还是拦不下一辆车。
后来,他就跑到公路的上游,跑到离家几十里的土门,永丰堡去拦车。偶然的拦来一辆收瓜的车,让他高兴不已。拦来的车停在路边,车主坐在瓜棚里。父亲又递烟又切瓜,依然是一脸谦卑的笑。车主把咬了几口的西瓜扔在脚下,瓜瓤汁水淌着。父亲毫不掩饰地拧紧眉头,心里疼得抽搐。
一车瓜拉走了,父亲捏着手里薄薄一沓纸币,拾起衣襟擦擦脸上的汗,像甩去一个大包袱那样舒一口气。他嘿嘿地笑着说,这下总算卖掉了,不然几场雨就沤在地里了,一个钱也进不来哩……。他小小的高兴一下,随即又阴下脸弯腰捡起车主们啃过的西瓜皮,骂骂咧咧丢进猪食篮子里,看着残余的瓜瓤叹息一声。
我的父亲很真诚的巴望每个吃瓜的人都能啃净红瓜瓤,啃到露出瓜翠为止。他可惜着那些红红的瓤儿。
我和父亲常常坐在地埂上吃西瓜。我们不切开西瓜,只在瓜顶上剜一个洞,拿一把长柄的勺子掏出瓜瓤儿吃,一口一口。父亲和我都鼓起腮帮子,一边吃瓜一边说话。我小时候话多得很,琐琐碎碎的话题父亲总是耐心听完,从不半途打断。我们吃完的西瓜壳皮儿薄的几乎透亮,没有一丁点儿的红瓜瓤,像两滴翠绿的水珠一样。
我常常把西瓜壳儿放到路边,装作一个完整西瓜的样子哄骗过路的人。看到有人上当翻动空空的瓜壳,就得意的咕咕直笑。父亲摘下一个西瓜,招呼路人过来尝瓜,并歉意地嗔怪一句:我这个黄毛丫头总是捣鬼的很。他和路人闲聊,满意的看着别人啃完的瓜皮,不收一分钱。实际上那时候,过路的人吃个西瓜,也没有付钱的习惯。地里种着呢,谁也不是很较真。
父亲去世的时候,我还不满十八岁。我也和父亲一样不善周旋,但我实在没有一身好力气去种庄稼,种西瓜。我成了一个地道的商人,在一个破旧的镇子上打拼着,养活我自己。父亲肯定没有料到我会是个买卖人,他一直希望我是个读书人,有一身书香的好气质。但生活总是这样有些小小的不如意。
镇子上很冷,年年夏季都不怎么吃西瓜。我也渐渐淡忘了种瓜的日子。今年的某一天,我去一个深山的寺里松散一下心情。一片幽静的树林里,有石桌和石凳。有人在石桌上切开一只很大的西瓜,香客们围起来吃西瓜。
一会儿石桌上摆满了西瓜皮。我啃过的瓜皮掺在一堆瓜皮里,很突兀。我的瓜皮啃得没有一点红瓜瓤,只剩下真正的瓜皮了。我突然发现这些年我都是这么吃西瓜的,都是把瓜皮啃成一张纸。这是父亲留给我的一个习惯,不经意保持了很多年。
那些被我啃得轻飘飘的西瓜皮,坦然地躺在石桌上。瓜皮上留着我牙齿的痕迹,像一个人走过的路。我小心翼翼拾起瓜皮,像拾起我和父亲的那段日子。
那一刻,我非常想念我的父亲,想念他像西瓜皮一样被我啃得只剩下轻飘飘一页纸一样薄的日子。
.文中反复讲到父亲对瓜的心疼,具体表现在哪几次?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现在,他看着脚下糟践的西瓜,心里的疼窜到眉梢,拧成一个疙瘩。
②我们吃完的西瓜壳皮儿薄的几乎透亮,没有一丁点儿的红瓜瓤,像两滴翠绿的水珠一样。
.“他是会出汗的西瓜,西瓜里的瓜王。”联系上下文,怎样理解这句话?
.“那一刻,我非常想念我的父亲,想念他像西瓜皮一样被我啃得只剩下轻飘飘一页纸一样薄的日子。”“我”想念的这位父亲是位怎样的父亲?请加以赏析。

巷子里的阳光
①出了门,便是一条巷子,至 少要拐过三道弯,拐过三条宽宽细细的巷子,就能拐到人流叮当的马路上。
②我很高兴有那样三道弯,倘若没有三道弯,大街上的尘土就会毫无阻拦地逼入我的院子,那将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巷子是一条漏斗型的死胡同,朝街的方向呈出开放的姿态。不熟悉路况的人,从街上拐过几道弯,走到我家门口,鼻子碰到了墙壁,叹了口气,就无奈地回返了。
③看那些无奈的人 回返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他们一个个像误入迷途的孩子,脸红耳赤地跺跺脚:唉,这鬼地方怎么是条死胡同?
④我显然对他们的牢骚不满,这怎么能算一条死胡同呢?我的院子虽小,也能容纳八方来客,你们咋就不到我的院里小坐一会儿,喝一杯淡茶或对弈一局呢?
⑤我站在巷口,最喜欢看的,还是驳印在巷子里的阳光。阳光很好,阳光不会唉声叹气,它从早晨露头,到晚上收尾,不露声色,真格是一位藏在云外的哲人。
⑥早晨的阳光是桔红色的,它比巷子里的懒人要起得早。它像是画家手中的画笔,横一笔竖一笔,紧一笔慢一笔,就把小巷子画滋润了,画热了。懒人们就会说:你看看,太阳都晒热屁股了,咱也别压床了。
⑦中午的阳光发出了惨白,白晃晃地扎眼,猛烈时,把人的头皮晒得煞痛。因而,中午巷子里很少有人走动。大家坐在自己的家中饮茶,或睡午觉。心里想:就让太阳发泄一会儿吧,它也有委屈焦躁的时候,过一阵子就好啦。
⑧果不出其然,一过下午两点,太阳就像做错事的孩子羞答起来,它把阳光一缕又一缕轻轻地投进小巷子里,投在人们的头顶上,非常轻,恐怕在人们头顶上砸出了包。人们便走出院子,走到树阴下打毛衣聊天,或把有毛病的自行车倒扣在巷子里,没完没了地修理。
⑨傍晚的阳光一片深红。它把整条巷子都映得红彤彤的。走在巷子里,会感到有一种被强化了的意味,或者说一种末世的味道。大家该去洗菜的,就过去洗菜,该洗衣的过去洗衣,巷口的棋摊上,依然是那些七嘴八舌爱乱支着的人们,但是,街坊们活动的幅度比白天要小了许多。也许,在大家的潜意识里,已经感受到了与太阳的惜别。
⑩明天还能不能见到太阳呢?老人和病人躺在床上,看着颤颤巍巍的阳光,心想,就要走了,走的时候如果用碗能扣上一碗阳光,躺在棺木里,就永远放着这只碗。
⑪老人们一年中有三季都喜欢坐在巷子里的墙根下,晒“老爷儿”。他们的山羊胡子稀稀疏疏,但脸色红润,一旦阳光晒热了头顶,他们的话闸就打开了,滔滔不绝,无穷无尽,如果凑近了去听,一大堆老故事和昨天讲的基本相似,但他们 却像大姑娘和小伙子第一次恋爱似地向老伙计们眉飞色舞地讲着,阳光扑扑扑地投在他们的脸上,胸上,腰上,和身上的一切部位,阳光点燃了他们不灭的灵感。
⑫——重复又有什么?人生在世不是进行着许许多多似曾相识的重复吗?不是他重复你, 就是你重复他:不是历史重复现实,就是现实重复历史。阳光也是重复的,以相同的节奏和相同的色调度过一天又一天,但没有人去烦它,因为它暖人。
⑬我很为那些误进巷子而回返的人感到惋惜,你们至少可以在小巷子驻足一会儿,看看小巷子意味无穷的阳光呵。
. 第④段的“这怎么能算一条死胡同呢?”和第②段的“巷子是一条漏斗型的死胡同”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结合全文作答。
. 请分析第⑪段“阳光扑扑扑地投在他们的脸上,胸上,腰上,和身上的一切部位”中 “扑扑扑”的妙处。
. 文章写到傍晚的阳光,却为什么有好多笔墨写了老人?请简要分析。
. 文章末尾说“看看小巷子意味无穷的阳光呵”,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阳光给人的丰富“意味”。

谦虚小议
①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法朗士等一批青年,为了让自己办的刊物引起人们的关注,他们就写信给大文豪雨果,请他写一封信作为该刊物的序言。几天后,雨果回了信,打开一看,里面却写道:“年轻人,我是过去,你们是未来。我只是一片树叶,你们是森林;我只是一支蜡烛,你们是万道霞光;我只是一道小溪,你们是汪洋大海;我只是一个鼹鼠掘成的一个小丘,你们是阿尔卑斯山;我只是……”他们没有发表这封信,怕会损害雨果的名声。
②其实,雨果的这封信,正是他谦虚品质的生动体现。它非但不会损害文豪的名誉,反而体现了他伟大和高尚的品质。
③谦虚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是一个人恰当处理他与外界关系的正确思想方法。心胸开阔,虚怀若谷的人,才能谦虚谨慎;器小易满,不到半瓶水,也会淌得一塌糊涂。
④谦虚本身说明着自知之明。人有自知,才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不犯或少犯错误,即使有了错误,也可以及时认识和纠正。“老虎屁股摸不得”的人,自以为很高明,其实很蠢。少一点骄傲,多一点谦虚,这对每一个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第④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后母的三巴掌
从六岁至今,跟后母一起生活了30年,烙在我骨血里磨不掉的是后母印在我屁股上的三巴掌。
第一巴掌是我8岁那年夏天,我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跑回家躲在街门后头吃。
“哪来的?”后母看出不对劲儿了。
“偷的。”我还觉得挺得意,挺能耐。
“啪!”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拽过去照准屁股就是一巴掌,又响又干脆。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
“做贼!与老鼠一个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去!”后母那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没见过的,我怕极了,不敢哭,接过两毛钱扔了瓜咧着嘴给卖瓜的送钱去。
从此,别人多稀罕的东西都没动过我的心。
第二巴掌是我10岁那年。
要过年了,父亲交给后母一沓钱说:“准备过年,再给二小买几袋奶粉,别光喝炒面糊糊了。”
二小是我刚出生的弟弟,后母没奶水,老喂他炒面糊糊。
我看见后母将钱压在席底下。
“阿巧”,前邻居二奶奶一大清早叫开我家门,喘着粗气在院子里跟后母说话,“章媳妇要生孩子生不出来得送医院,你手头有钱不?”
“有。”我听见后母只说了一个字便往屋里跑。我赶紧把席底下的钱换了地方。
“嗯?”后母揭开席一怔。“兴许是他爹又换了地方了,你先送人上医院,我去找他爹,随后给你送去,200块整。”
二奶奶小跑走了。我神秘兮兮地把钱给后母看:“过年呢,不借给她。”
后母二话没说,一把把我从被窝里薅出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
“小孩子家家的,不学理性,谁还能没个病灾的,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着道儿了。”后母回来后并不哄我,还瞪着眼训我。
父亲知道了,说该把屁股打碎。
从此,“帮”字在我的理解里有了深刻而特殊的含义。
第三巴掌是我14岁那年。
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初中,但吃住自理家里负担不了。
“我不上了,帮娘喂猪吧。借人求人多难。”我吃饭时说。
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揪起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一指头年纪,还没见事就先低头!抬起来!不念书,大了能中屁用!我去求人借,还用你费心!再有这想法眼睛抠出来喂猪!”
我哭了,不是因为屁股疼,而是在我理解后母一片心血之后感动得哭了。我在内心发誓:“等我会写文章时,一定先写后母。”
16、文章的一条清晰的线索是:以为线索。本文描写人物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是:描写。
、简要概括引出“后母的三巴掌”的三件事:(3分)
、“后母的三巴掌”给“我”的深刻教益分别是:
、文中三次细写了“我”挨打后的感受,试分析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表达作用。
“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简析后母的性格特征。
、文中后母的教子方法正确吗?为什么?(请结合你的成长经历谈谈,不少于30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