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7-8题。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 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怎、何。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津亭 ”和“客船”。 |
B.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
C.颔联则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
D.尾联复写春江景色,日落西山,整个江面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水面泛着金光。飘落的花瓣伴着晚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这样一幅绮丽迷人的景象,怎不让人赞叹。 |
下面对这首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
田舍
【宋】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②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③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④稻云黄。
【注释】①田舍:农家。 ②筑圃:修筑打谷场。③菁:水草。④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全诗洋溢着一种 “” 的气息。(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作答)
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的画面。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13.阅读上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还应说著远行人”中“远行人”指谁?
这首诗表达出诗人当时怎样的情感?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①间。借问梅花何处落②?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戍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
B.第三句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
C.三四句妙在将“梅花落”拆用,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让人看到落梅的花瓣洒满关山的奇异景象。 |
D.本诗构思巧妙,言辞婉转,情思含蓄,意境深远,是唐人边塞诗的上品。 |
诗歌最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完成后面小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唐]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 注释】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②赤亭: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④酒家垆(lú):酒家。根据上下句内容从下面四个选项中为“赤亭道口行人”划线处选择一个恰当字。( 2 分)
A.散 | B.绝 | C.多 | D.乱 |
诗歌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 2 分)
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请联系学过的诗句说明理由。(2 分)
阅读卢梅坡的《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请说说“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处。(2分)
这首诗后两句蕴含很深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