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题:
“辣条”,最近被网民称为“史上最牛零食”,是很多人童年的回忆、便宜又好吃的美味。然而,临近“3·15”辣条食品安全问题的新闻又被曝出。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搜集了有关“辣条”话题的资料,请你一起参加探讨。
【童年的最爱】
对囊中羞涩的学生族而言,小包装辣条真是“便宜又好吃”的美味。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门口的小卖店里都摆满了各种品牌的辣条。每到放学,许多学生走出校门的第一站就是走进小卖店:“老板,一包辣条。”在回家的路上,你会看到很多边走边吃辣条的同学,辣条成为他们的最爱。
(1)结合材料,分析小包装辣条成为小学生最爱食品的原因,并探究蕴含其中的心理因素是什么?
【脏得不得了】
“辣条”学名是叫“面粉熟食”或“调味面制品”,是由“面粉+辣油+食品添加剂”制成。原料如此简单的小食品,为何会招致“不健康”“不卫生”的质疑?藏身于偏远乡村的“黑工厂”“小作坊”成了挖不净的“毒瘤”,一些辣条就可以这般“任性”。郑州某辣条厂:几乎没人佩戴口罩和手套;上完厕所的女工手都没洗就回到工位;紧挨辣条厂的是玩具厂,迎风飞散的油漆微粒飘进辣条厂……
(2)谈谈上述辣条“黑工厂”的行为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舌尖上安全】
2015年3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5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对2015年全国食品安全重点工作作出部署。工作安排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加强源头治理,强化过程监管,完善法律法规,构建统一权威监管体系,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切实保障“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
(3)有人认为:“政府加强监管,就能够切实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请你简要评析这一观点。
分析下面对话,探究以下问题:
小明说:“我已经长大,妈妈还总唠叨啥?真烦人!”
妈妈说:“我还不是为你好吗?怎么能说妈妈唠叨呢?”
(1)请你谈谈对小明母子对话的看法并说出理由。
(2)想一想:你觉得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3)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做子女的我们应怎样回报?
小敏一直为有一位朋友般的母亲而骄傲,而自己向来也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可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她越来越找不到这种感觉了。不仅如此,有时小敏还总是与妈妈“作对”:天冷妈妈让她多穿件衣服,她偏不;妈妈让她带个鸡蛋去学校,她也不;妈妈让她做家务,她总是敷衍了事,而且动不动就说“你烦不烦呀!”妈妈对她的关心她都一概否定。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敏与母亲之间矛盾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小敏故意与妈妈“作对”说明了什么?长此以往,有何危害?
材料一:地震发生时,一小区住在七楼的居民纷纷跑出家门,乘电梯下楼避震,不料电梯途中晃了两下,突然停下,这些居民被困在电梯中。
材料二:汶川地震中,桑枣中学的2200多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按照平时学校要求和他们自己练熟了
的方式疏散,从不同的教学楼跑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站好,仅用1分36秒,学生、老师无一人伤亡。
(1)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桑枣中学师生们成功避险的前提是什么?
(2)材料一中,小区居民被困电梯中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3)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科学避险的关键是什么?
请你帮忙:
李老师:
你好,我叫吴昕,是初二的一名女生。小学毕业后,我考上了区重点初中,学习压力很大。但最使我痛苦的是我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入学一年半了,我还没有一个知心朋友。渐渐地,我变得沉默了,变得内向了,可我内心不想这样啊!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同学们好像都开始讨厌我,有的人一见到我就掉头走开,有的人还在背后嘀嘀咕咕议论我。为此,我心里很难过,其实我很想很想得到同学们的友谊,很想和其他同学一样高高兴兴的相处。可同学们是不是都不喜欢我?您能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吗?
一个期待你帮助的学生 吴昕
2013年10月12日
这是一位编辑老师接到的信,阅读后请回答:
(1)从信中,你感受到了吴昕同学什么样的心情?
(2)你认为造成吴昕同学烦恼的原因是什么?
(3)请你给吴昕同学帮助,告诉她怎么才能获得同学们的友谊。
“拐杖老师”谭定才,孤守山村讲坛25载:残缺的黑板,纸糊的窗户,生锈的篮球架,……许多老师离开了这个地处鄂西山区的偏远教学点,只有谭定才坚守了下来。18年前,他做了一名代课老师,也爱上了教书。一次不幸遭遇让他双腿瘫痪,可他放不下学生,撑起拐杖回到学校。“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就忘了疼”。严重时,他备好了棺材与时间赛跑,“要治病也得等到学生放假”。爱心和责任心,让他赢得了网民尊重。有网友称赞,他用拐杖撑起了一个伟大的“人”字。
(1)有家长说;“谭老师身残志坚,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请你据此谈谈对老师工作特点的认识?
(2)感恩老师,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