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阅读,回答小题
【甲】(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① 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②。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氅( chǎng )③,戴华阳巾④,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⑤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
①比屋:家家户户。②状:描述。③鹤氅:用鸟羽做成的披风。④华阳巾:道士所戴的头巾。⑤第:只。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②居庙堂之高 庙堂:
③不可具状 具: ④公退之暇,被鹤氅 被: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甲】文中“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具体指什么。
【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成都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众多旅游者前来观光。
B.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摧毁了原本祥和安宁的玉树小城。
C.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看电视是游览观光最经济、最省事的途径,我们足不出户,便可大饱眼福。
下列词语中有错的一项是()
A.张皇失措转弯抹角伎俩 对峙 |
B.荡然无存锐不可挡取缔提防 |
C.惟妙惟肖 微不足道阴惨 央告 |
D.重峦叠嶂穷愁潦倒焦灼惶恐 |
下列字注音有误的是()
A.差(chāi)使愧怍(zà)地窖(dì jiào) 簌簌(sù sù) |
B.箱箧(qiè) 肃穆(mù) 寒噤 ( jìn )狼藉( jí ) |
C.蹒跚(pán shān)吊唁(yàn)匀称(yún chèn)驻(zhù)足 |
D.镂空(lòu kōng)仄(zè)歪瓦砾( lì )荒谬(miù)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把“切忌” 改为“避免”) |
B.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轮胎制造基地、全球第一耗胶大国,但天然橡胶的生产却不能自给。(修改:将“的生产却”删去) |
C.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上了顶峰。(修改:把 “不管”改为“尽管”) |
D.郴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桂东县常住人口数量比桂阳县少两倍。(倍数用错修改为“少一半”) |
下列作家、作品、年代、体裁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曹操——《观沧海》——东汉末年——古诗 |
B.王湾——《次北固山下》——唐朝——五律 |
C.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唐朝——七律 |
D.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元代——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