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简答题。
这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一段判词,“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指《红楼梦》中一个女子的命运。请问她是谁,并简述其身世、性格与命运。

科目 语文   题型 名著导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类);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第六十七章》)
请概括这段话反映的老子哲学观点,并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①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②,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梁惠王上》
【注释】 ①莫强:没有比它更强的。②比:替,为;一:全,都;洒:洗刷。全句说,希望为全体的死难者洗恨雪耻。③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
结合选段内容,谈谈孟子对战争的看法。
简析孟子提出了哪些具体的仁政措施,目的各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庄子·让王》中有一则寓言:
随珠弹雀
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注: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
对于用随珠弹雀者的行为,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请从“人生的目标和价值”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10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学而》)
“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庄子》)
简要分析上述文字中所体现的儒、道两家在对待物欲方面的不同态度。
结合上述观点,谈谈你对当今社会注重物质利益这一现象的看法。14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老铁匠稳稳地站在铁砧前。沉默不语,眼皮也不抬一抬,好像根本没看见周围的人,眼里只有炉里的铁。少顷,烧得发了白的铁块被老铁匠迅疾敏捷而又从容不迫地夹上铁砧。几乎在他那“定音锤”响起的同时,飞来了大憨的大榔头。大憨耍的是那种“满月锤”,甩开膀子,“嗖嗖”生风地抡圆,抡出了花,却又砸得那么准。随着锻打,老铁匠不断移动、翻转铁块,每翻一遍都变换一种形状,像揉面一样,紧揉慢揉,越揉越劲道。眼看揉成团了,却又拉成了条儿,或者把砸扁了的板儿,折叠为四四方方的“盒子”,随心所欲,叫人惊讶那坚硬无比的铁在他们手里竞是这般柔软。老铁匠的响锤往砧侧一敲,大憨改成弓步半锤,锤只举至肩头,但节奏加快了,锤点密实了。老铁匠的响锤又作出示意,大憨最后用上了点锤,锤距砧子顶多半尺,锤落如雨,这样砸出的铁器表面平整、光滑得像用手抚过。铁匠们尽情地展演着自己的绝技,所有环节都在众人眼皮底下完成,他们不怕别人偷了艺去。
这段材料主要写了铁匠打铁时的场景,请简要分析一下语言特点。
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写一段以“铁匠的专注”为主旨的文字。不超过140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