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2年5月,林肯签署了《宅地法》,规定每个美国公民只交纳10美元登记费,便能在西部得到一块土地,连续耕种5年之后就成为这块土地的合法主人。
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
材料三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四
材料五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用农民们的话简单概括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1)请谈谈材料一中《宅地法》的颁布对美国林肯政府及南北战争局势的影响。(1分)(注意是两个角度)
(2)材料二中,“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主要得益于1921年苏俄的哪一经济政策?
(3)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发展的状况。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4)材料四图片反映了苏联在社会主义探索中出现怎样的失误?
(5)材料五反映的是我国农村实行的什么政策?
(6)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谈谈应如何发展国民经济。
红色旅游是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 旅游者通过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使身心放松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之一。
以下是红色旅游重要景点的图片,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8分)
请回答:
(1)图一与中国共产党哪次重要会议有关?这次会议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2)为什么说图二遵义会议的召开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有人为图三井冈山设计的宣传推介语是:“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你认为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指出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三个条约的内容?各与什么战争有关?(3分)
(2)材料一所引起的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而发动,材料一中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条款有哪些?(2分)
(3)材料三中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有哪些危害?(2分)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李鸿章
材料二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据材料一,它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请写出李鸿章在该事件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2)材料二是与中国近代某一政党相关联的两幅图片,写出这一政党的名称、建立者、建立的地点。材料二中图一的“十六字纲领”又被阐发为什么思想?
(3)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方面,它与材料一有何不同之处?该运动到了后期又有什么新的内容?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为该历史兴趣小组的活动拟定一个恰当的题目。
秦始皇以其雄才大略,缔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被称为“千古一帝”。秦朝虽然短暂,但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材料二赢政26年,皇帝尽兼天下诸侯,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发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货币一统。
材料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矣。
(1)你认为秦王为什么能扫六合,而其他国家却不能做到?你能谈谈你的看法吗?
(2)秦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中央主要由哪些官员负责?”为巩固统一,在其他方面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秦末农民起义,领导这次农民起义的两位起义领袖分别是谁? 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你认为秦朝的兴与亡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七年级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活动探究时搜集到下列材料,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与他们一起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1)图一最先称霸是谁? 图二各国间战争不断,试举三例。这两个时期都出现了诸侯混战的局面,这些战争是西周哪一制度下埋下的祸根?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说出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
(3)战国后期,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请你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