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 )
|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
|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
| C.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
| D.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
在罗斯福新政问题上,就不乏有这样的“修正主义者。”……他们认为,大萧条原本只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波谷;美国很多经济周期中的波谷……比如1894年及1921年的经济萧条,都可以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因为政府在帮倒忙。你认为材料中“修正主义者”极力反对的人可能是()
①亚当斯密②罗斯福③胡佛④凯恩斯
| A.②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 |
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会上,胡佛宣布:“在以往的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我对这些政策和字眼都很反感,因为劳工不是商品,他代表了人类的家庭,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这主要说明()
| A.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 | B.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 |
| C.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 | D.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 |
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我要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为改变这种状况,孙中山其后的努力是( )
| A.提出新三民主义,联合苏俄,发动民众 | B.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追求真理 |
| C.领导北伐战争,推翻军阀统治 | D.倡导实业救国,发展民族经济 |
厘金原是1853年实行的一种临时筹款方法,即一种由地方督抚自行掌握的酌量抽厘的商业税,实行遇卡抽厘,税款完全出自华商而不涉及外商。至1931年,沿袭70余年的厘金制度被废除。下列对厘金影响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 B.削弱了本国商品竞争力 |
| C.是强化重农政策的手段 | D.便于地方割据势力抬头 |
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
| B.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
|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
| D.政府需要通过大量发行货币来缓和经济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