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 “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在此,孟德斯鸠旨在说明(    )

A.自由与他人关系的社会性
B.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
C.自由与法律的内在联系
D.自由是民主的前提基础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民国十二年孙中山发表一篇演说:“民国成立到今日已经十二年了。这十二年中没有一天没有变乱。这个变乱不已的原因在什么地方呢?简单的说就是新旧潮流的冲突……旧思想是妨碍进步;总是束缚人群的。我们要求人群自由,打破进步的障碍,所以不能不打破旧思想。今天要请诸君来打破旧思想究竟用什么标准呢?大略的讲便是拿一个主义做标准。”孙中山的话表明当时中国社会

A.各种思潮激荡,新旧潮流冲突
B.人们普遍信奉旧三民主义,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C.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潮,成为“标准”
D.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成为“标准”

1915年陈独秀在《法兰西与近世文明》中说:“自竞争人权之说兴,机械资本之用广,其害遂演而日深。政治之不平等,一变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为资本家之压制,此近世文明之缺点,毋庸讳言者也。”这表明陈独秀

A.对资本主义深刻揭露,坚决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B.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表明了其无产阶级立场
C.其思想已受到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D.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有所怀疑

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A.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
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
C.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
D.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

陈旭麓先生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 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即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下列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的主张是

A.“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
B.“道为本,器为末;器可变,道不可变。庶知所变者,富强之权术而非孔孟之常经也。”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
D.“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姻缘”,“要去帝制,必除孔教!”

“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这段话是评价

A.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