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
战役名 |
中方统计 |
日方统计 |
平型关战役 |
歼灭日军1000余人 |
亡167人,伤94人 |
武汉会战 |
毙伤日军20万余人 |
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 |
徐州会战 |
毙伤日军5万余人 |
伤亡3.2万余人 |
百团大战 |
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
亡302人,伤1719入,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 |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 B.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
C.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 D.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下图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口号。从图1到图2反映了
A.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 |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C.国共关系进一步恶化 | D.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已经完成 |
20 14年1 2月13日,习近平出席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以下关于“南京大屠杀”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 B.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 D.历史著作的描述 |
据统计,1 92 1年中国的棉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 0%集中在武汉,1 1%集中在天津,而接近棉花产地和销售地的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这反映当时民族工业
A.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 B.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
C.发展速度十分迅速 | D.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
近现代中国女性婚恋观的变化折射时代变迁。以下体现民国初年女性婚恋观新变化的是
A.“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
B.“一工二干三军人,宁死不跟老农民" |
C.“只要成份好,其他不计较" |
D.“夫妇有义则合,无情即离” |
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被写入了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