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
| B.有利于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
| C.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 |
| D.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
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②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 ③带有浓厚迷信思想 ④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
|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下列各家思想最能体现这种意识的是
| A.儒家 | B.道家 | C.法家 | D.墨家 |
恩格斯说:“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马克思之所以没有私敌是因为
| A.他组织了国际工人协会 | B.选择为人类谋幸福的职业 |
| C.发表了《共产党宣言》 | D.发现了剩余价值的理论 |
列宁曾经说过:“现在必须弄清楚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下列哪个史实最能体现列宁的观点?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B.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可以在帝国主义最薄弱的环节首先取得胜利 |
| C.实行新经济政策 |
| D.领导人民战胜协约国集团的进攻 |
列宁指出,既然我们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我们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生产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这里的“中间环节”主要是指什么政策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实行“粮食税” | D.余粮征集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