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为长;那么,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 , 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文中的“1917年革命事件”( )
|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 |
|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 伟大尝试 |
| C.标志着该国一百多年屈辱的历史从此结束 |
| 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
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开的崭新一步是
| A.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B.领导二次革命 |
| C.主张召开过国民会议 | D.提出新民主主义 |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关于“新三民主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也是“民族”“民权”“民生” |
| B.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 C.新三民主义是改造和发展了旧三民主义而来的 |
| D.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与时俱进精神的体现 |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 A.体制改革 | B.拨乱反正 | C.经济建设 | D.对外开放 |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
|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
|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
|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
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
| A.陈独秀 | B.梁启超 | C.章太炎 | D.严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