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最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月份和地方时时刻为
| A.1月 22时 | B.1月 13时 |
| C.8月 22时 | D.8月 13时 |
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分布、地形 | B.地形、大气环流 |
| C.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 D.地形、洋流 |
京广高铁北京至郑州段于2012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至此,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京广高铁全线贯通。京广高铁是我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的重要“一纵”,线路北起北京,南至广州,全长2298公里。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下列关于京广高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是重点 |
| B.体现了交通运输向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和网络化发展 |
| C.说明在现代铁路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科技、地形因素 |
| D.京广高铁串起五大城市经济圈 |
有关京广高铁建成通车重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进沿线社会经济的发展 |
| B.京广高铁的开通将加快沿线城市群一体化进程 |
| C.老京广线将全部承担货运任务,大大增强南北货运能力 |
| D.密切中部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联系,构建贯穿南北的运输通道 |
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图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 A.大湖萎缩而成 | B.古河道残遗而成 |
| C.人工挖掘而成 | D.风力侵蚀而成 |
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 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 |
| 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 | 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
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下图示意L湖及周边地区,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正确描述甲、乙两河与L湖相互关系的是()
| A.甲河秋季输入L湖泥沙最多 |
| B.甲河流量变化深受L湖影响 |
| C.乙河对L湖具有排盐作用 |
| D.乙河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
有关L湖及其周边自然环境叙述不正确的是()
| A.L湖最高水位出现在夏季,最低水位出现在冬季 |
| B.L湖水位近年来有不断下降趋势 |
| C.L湖及其周边地区气候干旱,物理风化显著 |
| D.L湖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发肓好 |
对L湖东、西两岸芦苇分布差异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主导风向 | B.湖水盐度 |
| C.沿岸坡度 | D.土壤肥力 |
读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在a、b、c三条曲线中,表示服务业和工业劳动力比例变化的分别是()
| A.a和b | B.b和c |
| C.c和a | D.c和b |
从各产业劳动力的比例情况看,下列与阶段Ⅳ最相符的国家是()
| A.中国 | B.美国 |
| C.印度 | D.越南 |
拉日铁路(拉萨至日喀则铁路)于2014年8月16日正式通车运行。该铁路顺雅鲁藏布江穿越近90千米的峡谷区,沿线多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且铁路全线桥梁和隧道多。下图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日喀则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拉日铁路走向选择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 B.河流 |
| C.地形 | D.耕地 |
拉日铁路桥梁和隧道的比重较大,原因是()
①地质地形条件复杂②节约耕地③避让保护区④避免干扰聚落和其他交通线路
| A.①③ | B.②③ |
| C.②④ | D.①④ |
拉日铁路通车后()
| A.日喀则城市范围向西扩展明显 |
| B.沿线聚落经济收入可能增加 |
| C.拉萨的服务范围变小 |
| D.当地产业结构无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