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的京津冀地区地形与工业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中海拔在50米以下的区域易发生洪涝灾害,试说明发生季节与发生的自然原因。
(2)京津冀地区古都较多,这些古都大多是在农业文明基础上形成的,分布有共同特征。据图分析,古都分布与山脉、河流的位置关系是 、 ,这种区位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请答出三条。
(3)河北省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省份,省内拥有多个大型钢铁工业区,区内除钢铁工业以外还有大量火电、机械、水泥企业,这种大量企业集中分布的意义是什么?
(4)河北省作为我国钢铁产量最多的省份,规划将部分钢铁企业向沿海临港地区转移同时对生产过程实施技术改造。分析这种调整的主要原因。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2)形成缺水带和少水带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水带地区也时常受到水资源紧张困扰,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经济受水资源限制明显的地区分布在________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暴发,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阅读材料与图片,对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进行研究,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水华是蓝藻大量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太湖蓝藻每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二:城镇化的发展,使农业用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农村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粪便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
材料三:无锡地区2010年冬季日平均气温达6.8 ℃,比往年高2.5 ℃;2007年入春以来日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2.5 ℃,且入夏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2007年1~5月降水量减少,水位低;吹偏南风的时间比往年提早一个月。
(1)按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属于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太湖每年发生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
(3)试分析2007年5月初太湖无锡水域蓝藻大暴发的主要原因。
(4)有关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地区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 酸雨
d. 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读中国部分区域图(图16),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中阴影部分东西狭长,南北窄小,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
(1)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本地区旱灾灾情严重的原因。
材料二:葡萄是喜光作物,适宜在坡地上栽培,水热系数(K值)是影响葡萄品质的重要因素。(K=∑P/∑t×10,其中K为水热系数,∑P为温度≥10℃时期的降水量,∑t为温度≥10℃期间的活动积温)。
材料三:近几年,当地的果农栽培“红地球”葡萄,经济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葡萄的栽培面积已从前几年不足700km2增加到2200 km2。
地区 |
4-9月降水量(mm) |
≥10℃有效积温℃ |
咸阳乾县 |
413.8 |
3966.9 |
咸阳礼泉 |
409.1 |
4086.6 |
法国波尔图 |
384.2 |
3466.8 |
(2)试分析渭北“旱腰带”地区葡萄种植的优势气象条件。
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土地利用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土地垂直分布与土地利用状况图,分析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及易造成的危害?
(2)表是该地区与黄土高原某地综合比较。
区域 |
人口 (万人) |
土地面积 (平方千米) |
土层厚度 (米) |
2010年粮食产量 (万吨) |
江南丘陵 |
65 |
3667 |
0.1~0.8 |
56 |
黄土高原 |
15 |
4182 |
50~80 |
45 |
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区域可能同时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更严重,试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