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与之相对立的观点
A.物是观念的集合 | B.吾心便是宇宙 |
C.天地为万物之本 | D.存在就是被感知 |
面对雾霾,不少城市加快出台应急预案,采取“学校停课、公务车和私家车限行”等措施。这只是“减缓重污染恶化’’的短期应急举措,长远解决之道“不在应急,而在减排”,大力推进经济转型、能源结构调整。这体现了
①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②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 |
“身外之物是靠不住的,它们都是幸运的赐予,而不是我们自己报酬,……是通过听天由命而得到的满足。”——罗素。下列观点与上述观点表述一致的是
A.未来的一切都还无从把握 |
B.一切善的根源都是口腹的快乐 |
C.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
D.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 |
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织宣布发现了一中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这些发现再次证明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 B.存在就是被感知 |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奇 |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改革做好了“顶层设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重点,必将推动发展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由此可知
①办事情要善于抓主要矛盾②思维对存在起积极能动作用
③意识对物质起积极地反作用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 |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萨金特和西姆斯通过对“利率上调是如何影响GDP的?如果政府调整财政预算,经济将会怎样?”等经济问题的分析,创立了一系列方法,用于研究经济政策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从哲学角度看,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
A.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 B.源于经济学家对经济活动的观察和思考 |
C.构建了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桥梁 | D.是对自然知识的概括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