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原产于的的喀喀湖附近,后传播至欧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左图为马铃薯原产地位置与地形图。
材料二:右图为欧洲部分地区地形与河流图。
(1)说出马铃薯原产地的光、热、水、土条件。
(2)马铃薯忌渍水。从地形角度说明马铃薯集中种植在右图中的A地区而不是B地区的原因。
材料三: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 60193.5 万吨,其中马铃薯产量为 8892.5 万吨。 马铃薯单产为稻谷、小麦、玉米的 2-3 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生产国。2013年我国进口粮食总量约1亿吨。有人认为,马铃薯主粮化将成为我国必然的选择。
(3)你是否赞同我国扩大马铃薯种植,使之成为稻米、小麦、玉米外中国人的又一主粮。说明你的理由。(6分)
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后,回答问题。
资料一: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干燥度分布示意图(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内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通常以字母K来表示)。在我国 k<1的地区表示降水量大于可能蒸发量,这类地区被称为湿润地区;k=1-1.25为半湿润区,K>1.25-4为半干旱地区,K>4为干旱地区,发展农业需进行灌溉)
资料二:图中所示区域中部地区主要为甘肃省的省域,该省地理位置独特。
(1)根据图文资料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分布规律,并简析其成因。
(2)概述甘肃省的地理位置特征
(3)图中A区域是甘肃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说出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和主要粮食作物并指出该区域
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限制性自然因素。
(4)曾有学者评价甘肃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很强的过渡性,试从地形、气候等要素分析该评价是否正确
近年,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海上丝绸之路是海上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该战略吸引了多国多地区的参与。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分析该国所属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文化圈,并列举该文化圈的主要文化特点。
(2)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理环境特征差异明显,图B中甲乙两区域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两个区域,阐述两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并分析乙区域这些特征对农业、人口、城市分布的有利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生态经济区”的规划建设,探索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路径,并促进各地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生态经济区就是指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实现了协调发展、各个领域达到了当代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的区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和全球重要生态区。全区约占其所在省内国土面积的30%,人口的50%,经济总量的60%,城市化率很高,形成了环鄱阳湖城市群。
(1)归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产业基地布局的主要特点。若在南昌产业基地布局铜冶炼产业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2)彭泽帽子山核电站是国务院决定兴建的中国内陆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头号重点工程。分析该地修建核电站的主要原因。
(3)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条件优势。
荒漠化包括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一段时间以来,黄土高原荒漠化趋势明显。下图为黄土高原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图,读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分析不同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点。并推测秦汉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理环境有哪些变化?
(2)试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与植被等方面阐述黄土高原荒漠化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
读关于中亚和咸海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咸海位于中亚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是世界第四大湖。1960年湖泊面积达6.8万平方公里、总水量1100立方千米,主要由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从1960年后,大规模垦耕使咸海周边成为了世界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根据有关研究,棉花一生需水量以450mm-620mm为宜,棉田在整个生育期约有2/3的水分消耗于蒸腾,1/3消耗于土地蒸发。到1998年,咸海面积减少了近60%,总水量减少了80%。至2007年,咸海面积只有最初面积的10%。2014年10月美国宇航局发布的一组卫星图片显示“咸海”东部河床已经消失,当地生态危机严重,专家称这很可能是拥有550万年历史的咸海,600年来首次完全干涸,等到2020年或将完全消失。
(1)描述中亚地区的主要地形特点。
(2)分季节分析阿姆河与锡尔河的河流主要补给来源。
(3)归纳图乙中从甲地到乙地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4)结合材料分析1960年以来导致咸海逐渐消失的原因。
(5)推断咸海消失后可能给当地气候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