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很多政治经济措施的实施都以社会政治运动的形式落实。因此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展开,这在当时人们的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土改、红卫、建国、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这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排在第四位的应该是( )
A.土改 | B.红卫 | C.建国 | D.跃进 |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 B.军事技术 |
C.政治制度 | D.教育制度 |
近代有四位英国人曾经来到中国,在他们的日记中有误的是
怀特:1842年底我到上海做生意
詹姆斯:1845年我向清政府申请在香港开办了工厂
约翰:1860年我们与法国军人一起冲进夏宫,我拿了几辈子都用不完的财富
奥托:1900年8月我们进入清国皇帝的宫殿,还到居民家中夺得许多战利品
A.怀特 | B.詹姆斯 |
C.约翰 | D.奥托 |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清朝大兴“文字狱”都是从思想上巩固封建专制统治,明朝的哪一措施与以上三者最为相似
A.废丞相 | B.设锦衣卫 |
C.八股取士 | D.设东厂 |
下列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实中,明显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鉴真东渡日本 | B.郑成功收复台湾 |
C.郑和七下西洋 | D.玄奘天竺取经 |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上述材料共同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南方生产发展 | B.江南地区的开发 |
C.贞观之治 | D.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