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

A.选官应注重品行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
两宋
明清
比例
51%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拨和公平、公正

赵翼《廿二史札记》写道:“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材料的“变”最早出现于(  )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唐朝

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 “夫君者,民众父母也”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

A.家国同构观念 B.宗法血缘关系
C.尊卑等级意识 D.以民为本思想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33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3人。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12君,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6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3起。材料现象最能说明

A.周天子丧失“共主”地位 B.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需要
C.诸侯间争霸战争日趋激烈 D.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