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B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C.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D.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书法界一直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说法。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晋帖行书遗风,讲究的是哲理性、书卷气、风格化,重意境表达。这种追求的社会土壤不包括
| A.晋宋相似,宋人刻意比附 | B.北宋重文,文人地位提高 |
| C.城市繁荣,市民审美多元 | D.理学兴起,文人看重修养 |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像印刷术、火炮……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造成中国这种停滞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统治者不重视影响科技推广 | B.小农自然经济形态相对落后 |
| C.民风纯朴崇尚自然排斥机巧 | D.封建迷信和守旧势力极力阻挠 |
“黄宗羲是明代最后岁月里士大夫中走得最远的人。……代表了宋明之世知识分子批评精神的最后一阵隆隆潮音”。黄宗羲的“走得最远”指的是
| A.喊出了“工商皆本”的市民心声 | B.代表了知识分子批评君权的极端 |
| C.实现了唯心到唯物的思想转换 | D.提升了反礼教非儒学的理论水平 |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当时的中国,最具这种意义的文化现象是
|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 B.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是典型的
| A.道家思想 | B.儒家思想 | C.墨家思想 | D.法家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