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政府政策的引导 | B.国家统一的完成 |
C.生产工具的进步 | D.家庭手工业的山现 |
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 )
A.科学理性 | B.实业救国 | C.民主共和 | D.强国御辱 |
“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 B.井冈山时期 | C.延安时期 | D.过渡时期 |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实际上,可以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的,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的。”他提出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
A.蒸汽机的推广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B.欧洲通过控制蒸汽机的使用来支配世界 |
C.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欧洲支配世界的力量 |
D.蒸汽机是欧洲支配世界的唯一手段 |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
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
C.主张“中学”“西学”相结合 | D.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
夫“蛮夷羌狄”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非谓本国而外,凡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诚知乎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通今古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内之良朋,尚可称之曰“夷狄”乎?……呜呼,八荒以外,存而不论,乌知宇宙之大哉?上述材料体现作者的思想主张是( )
A.贵中华贱夷狄观念彻底改变 | B.天朝上国盲目自大 |
C.清醒认识西方科技先进之处 | D.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